马铃薯以营养价值高,耐贮藏深受人们喜爱。虽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许多管理误区,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受到影响。针对这些误区采取以下八项栽培经验,合理科学地进行栽培 1、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种马铃薯时,应选抗病高产生育期短的中早熟脱毒薯种。因为晚熟品种秧易旺长,结薯期正逢高温,使马铃薯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 2、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的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可以在催芽中淘汰烂薯,减少播后田间病株率和缺苗,有利于全苗和壮苗。 3、种块不要过小。每块不要小于25克,要纵切,让每个种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割时一定要严格消毒;尾、顶芽要分开,以利出苗整齐。 4、合理施肥是保证。马铃薯的产品器官在地下,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若土壤积水,通透性差,皮孔外面产生许多小疙瘩,它们不仅影响了块茎的商品外观,而且为细菌的侵染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时高湿缺氧而腐烂。马铃薯喜钾,忌氯,需钾素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比例为5:1:10.生产中存在着怕跑秧,施肥不足、偏施氮肥、追肥过晚等误区。正方向双微肥是种植马铃薯最理想的肥料,配施正方向有机包膜纯净肥(蔬菜专用肥)基施于10公分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根系吸收和疏松结薯层,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茁壮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正方向双微肥配合钾肥、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使用正方向双微肥可以把土壤中的毒素、污染物、病源菌杀灭排除,可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的黑茎病、早晚疫、环腐病、蛴蜡等病虫害。开花以后一般不要追肥。基肥:每亩用正方向有机包膜纯净肥(蔬菜专用肥)50~100千克,有机肥40~80千克,正方向双微肥40~50千克,搀均施入作基肥。追肥:现蕾后结合培土开始追肥,每亩使用正方向双微肥10~15千克配正方向有机包膜纯净肥(蔬菜专用肥)10~20千克施入即可。 适时播种。不少菜农怕冻坏薯种而把播种期推迟,使结薯期处于高温阶段,影响了薯块膨大,造成了人为的减产。当地温达到7~8℃时幼芽即可生长,10~12℃茎叶可生长。基肥:每亩用正方向有机包膜纯净肥(蔬菜专用肥)50~100千克,有机肥40~80千克,正方向双微肥40~50千克,搀均施入作基肥。追肥:现蕾后结合培土开始追肥,每亩使用正方向双微肥10~15千克配正方向有机包膜纯净肥(蔬菜专用肥)10~20千克施入即可。 5、时幼芽可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因此春薯管理要点在于贯彻一个“早”字。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17~25℃条件下,而适宜块茎持续生长,这段时间愈长产量就愈高。 及时浇水。马铃薯一生水分有两个临界期,播种后和孕蕊期,如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产量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尤其在孕蕊结薯期头水紧二水跟三水浇了有收成。 6、初花,盛花、终花三个阶段依次分别停止浇水9天,等到土壤水分降至饱和持水量的30%时再浇水,则分别减产50%、35%、31%。 7、合理密植。如果过于密植,会造成株距过早封行,阻碍早春阳光对行间地面照射,降低地温,从而影响前期结薯量和薯块膨大速度,造成减产。行株距以70公分*20公分每667平方米栽4700~5500棵为宜。 8、适时收获。马铃薯生长适宜温度为21℃,气温超过38℃时植株不再生长和开花,营养不再向地下运输。温度高于29℃时薯块就停止生长。因此在播种后60~65天,叶子发黄时就要及时收获。 正方向系列生态肥料以全面营养,深度调理土壤,合理营养平衡供给,抑制病原,净化修复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