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5-07-29   来源:绍兴农批网  作者:vivi   字体:【 】  浏览:84次   评论:0
一、晚疫病

1、症状识别该病属真菌性病害,危害茎、叶和薯块,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2、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如武薯8号、9、11号、陇薯3、5号等高抗晚疫病;选择无病种薯,杜绝侵染源;消灭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止。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消灭,并采用药剂防治,一般亩用58%的宝大森100g兑水3倍,采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次,连喷2~3次可达到理想防效。

二、早疫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薯块也能受害。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又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限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2、薯块感病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略有下凹,薯肉变成褐色,干腐,下面有一层木栓化组织。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清除病残组织;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在发病初期喷58%宝大森或0.8~1%的波尔多液2~3次。

三、环腐病

1、症状该病属细菌性病害,种薯带菌传染。病薯播种后,重者腐烂,不出苗,轻者虽然出苗,但节间缩短,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2、防治方法从无病区调种,推广抗环腐病,并将切过病薯的,刀用75%的酒精或食盐水擦刀消毒后再切,以防传染;芽栽:剔除病芽和弱劣芽,选用无病壮芽。可达到提高种性和增产目的;建立无病留种田,提供纯度高、无病、退化轻的种薯。

四、病毒病

普通花叶病,该病典型症状为叶片沿叶脉呈现深绿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轻花叶斑驳,叶片稍有缩小,并发生一定程度的皱缩。花斑在遮荫下或阴天明显:在强阳光下表现或者隐蔽。

条斑花叶病或称重花叶病,感病株初期叶片呈现斑驳花叶或有枯斑,后期发展叶脉坏死,严重时沿叶柄蔓延至主茎上出现褐色条斑。叶片完全坏死并萎蔫,下部叶片呈垂叶坏死状,但不脱落。有些品种感病后,虽无坏死,但植株矮小,茎叶变脆,叶片呈现普通花叶病状,并聚生成丛。

条斑花叶芋普通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后,植株呈现皱缩花叶症状,叶片变小,顶叶严重皱缩,小叶尖及边缘向下弯曲植株显著矮小,呈绣球状,不开花,多早期枯死,块茎极小。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耐病品种;根据传毒蚜发生规律使用杀虫剂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控制蚜虫传毒。
Tags:马铃薯 方法 责任编辑:viv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秋种马铃薯灾区好选择 [下一篇]试管扦插快繁技术在脱毒马铃薯中..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vivi vivi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46 个
性别:保密
vivi@mmrens.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种植马铃薯的农民朋友们,平衡施肥很重要,马铃..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非常有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
· 红薯、蕉藕、马铃薯和木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 驱霜防冻等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最新文章

· 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起草的《马铃薯平..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非常有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