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预防马铃薯瓢虫暴发
2015-07-29   来源:广州农批网  作者:wind   字体:【 】  浏览:111次   评论:0
近几年来徽县马铃薯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97年达24342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2469亩, 98年保护地栽培面积有所增加。马铃薯瓢虫是、茄子、葫芦科、旋花科的薯类及蔬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叶子才能产卵量大,其产卵的最适宜温度为22~28℃。徽县97年6~8月份平均温度23. 3℃。96年马铃薯瓢虫在徽县发生蔓延扩大,97年全县受害面积较严重的达16854亩,占总播面积61%,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根据去年7月在先农村附近的马铃薯、 茄子叶片上取样调查每平方厘米虫口密度55虫口。严重叶子吃光仅留叶脉, 10株虫量165头。今春四月十日在种过马铃薯地旁的向阳石缝中常找到群居越冬成虫。 今年5月12日在城区北关队的地膜栽培马铃薯田中已有越冬代成虫开始危害。因此今年7月初徽县有可能马铃薯瓢虫暴发成灾,所以要及早防治减少损失。

   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虫,属于鞘翅科。

一、危害特征:

马铃薯瓢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以危害叶肉和果实。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蕃茄以及豆科,葫芦科,旋花科的甘薯和茄科的野草等多种植物。幼虫危害严重,主要在叶背面啃食叶肉,被害叶片仅留表皮,形成许多有规则的半透明的条网纹或园孔,后成褐色斑痕,严重的使植株只剩残茎。危害茄子果实时,被啃食部分变成褐色深坑而且很硬,有苦味不能食用。

二、形成特征

(1)成虫:体长6~7毫米,半球形,赤褐色,全身密生黄褐色绒毛,头偏而小,前胸背板前缘凹陷,两角突出,中央有剑形黑色斑纹,两侧有两个小黑斑点,鞘翅宽大,每个鞘翅上有14个小黑点,相互对称,共二十八个黑斑。两蛹角短,成虫有假死性,捉住后立
即分泌黄色物,并将头藏在前胸下。通过试验观察,一只成虫每昼夜能食1.5平方厘米的茄子叶肉(有时留下叶表皮)上午10时~下午4时活动最旺盛,在叶面取食和叶背取食。

(2)卵:体长1~1.5毫米,纺锤形、初产时淡黄褐色上有纵纹。卵粒排列松散。

(3)幼虫:体长8~9毫米,淡黄色,纺锤形,过几天变黄褐色。中央膨大,两头略小,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黑色枝刺 。每枝刺上有刺6~8根,枝刺基部有小黑斑。整个体形象苍耳一样。

(4)蛹:为裸蛹、长约6~7毫米,椭园形,背隆起,体色淡黄,羽化前变为黄褐色,尾端包着幼虫末次脱皮的皮壳,尾端具有黑色刺两根。

三、生活习性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在徽县一年发生两代,以成虫群集背风向阳的墙缝里,树皮下,土块里,枯草中、土空内及各种缝隙中越冬。也喜欢在向阳的山坡上和土中越冬,土质以沙质土壤最合适。越冬成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先飞到杂草上栖居。 以后相继到马铃薯、茄子植株上危害。 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面,每次产卵十多粒一堆,每头雌虫可产卵400多粒。卵7~10天开始孵化,幼虫共4龄,一龄幼虫群集卵块附近,二龄后分散为害。第一代成虫7月上旬羽化,成虫上午10时~下午4时活动最旺盛。 第二代成虫不再交配产卵,而取食至9月底寻找越冬场所进行越冬。

四、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害虫栖居场所及越冬成虫。
 
(2)抓住幼早孵化初期,未扩散开以前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或20%杀灭菊酯4000倍液,用80%敌百虫1200倍液喷雾。也可人工捕捉。

(3)用20%高效来扫利1200倍液喷雾。几种农药每10天交叉喷雾一次,连续几次即可。 



Tags:马铃薯 暴发 责任编辑:wind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铃薯低温冷害的症状及预防 [下一篇]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wind wind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58 个
性别:保密
wind@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种植马铃薯的农民朋友们,平衡施肥很重要,马铃..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红薯、蕉藕、马铃薯和木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 驱霜防冻等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 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最新文章

· 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起草的《马铃薯平..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非常有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