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马铃薯粉痂病
2015-07-29   来源:长沙农批网  作者:帅气送水工   字体:【 】  浏览:80次   评论:0
〔病原菌学名〕Spongospora subterranea (Wallr) Lagerh. 

〔寄主作物〕马铃薯、龙葵和黄花烟。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和根部,地上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渐扩大、隆起,形成直径3~5毫米的疹状“疱斑”。早期病斑表皮不破裂,为“封闭疱”阶段;以后病情扩展,病健组织交界处形成一道木栓状晕环,而后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变为橘红色,并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疱斑下陷露出空洞,呈火山口形的粉状痂,为“开放疱”阶段。已形成粉痂的薯块,在贮藏期间可因表皮破裂失水,或被其他病菌侵染形成干腐、皱缩。根部受害,在根的一侧长虫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严重时幼株萎蔫和死亡。地上茎部染病,病斑特点似受害块茎。 致病菌为马铃薯粉痂菌。病部疱斑散出的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休眠孢子囊团。孢子囊团大小不一,由许多近球形的黄褐色休眠孢子囊集结而成,内中空腔穴状,外观如海绵状球体,镜下可见有孔口状结构。单个休眠孢子囊球形至多角形,壁薄,光滑,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近球形,无胞壁,顶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后静止形成变形体,侵入寄主根毛。 

〔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团在种薯内或随病残体遗落于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来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种薯调运,田间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近距离传播。病菌由根毛、皮孔和伤口侵入寄主。受病组织易于解体,使病菌落入土壤中越冬传播。 土壤湿度90%左右,温度18~20℃、pH4.7~5.4偏酸情况下,适于病菌发育,利于发病。雨量较多、夏季凉爽的年份和地区,病害发生严重。本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数量,田间再侵染的影响不太重要。 

〔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制度。封锁病区,把住调运检疫关,禁止带病种薯的出入。 (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把住收获、贮藏、播种关,汰除病薯。 (3)搞好种薯消毒。可用2%盐酸溶液浸种5分钟,也可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5分钟或浸湿闷种2小时,晾干播种。 (4)加强栽培管理。病区实行5年以上轮作;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应用石灰和草木灰改良土壤pH;采用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菌传播蔓延。 
 
Tags:马铃薯 责任编辑:帅气送水工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铃薯种薯的贮藏管理技术 [下一篇]马铃薯白粉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帅气送水工 帅气送水工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2 个
性别:保密
shuai@163.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种植马铃薯的农民朋友们,平衡施肥很重要,马铃..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红薯、蕉藕、马铃薯和木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 驱霜防冻等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 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最新文章

· 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起草的《马铃薯平..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非常有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