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马铃薯黑胫病
2015-07-29   来源:驻马店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77次   评论:0
〔病原菌学名〕Erwinia carotovora var. atroseptica (Van Hall) Dye. 

〔寄主作物〕茄科、葫芦科、豆科、伞形科等很多作物。 

〔病害诊断〕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根茎部和薯块。种薯带病重时,未出土前烂芽,或出土幼苗很快死亡;病轻的,苗高10~20厘米时陆续显症。病株矮小,黄化矮缩,地下根茎部皮层与髓部变黑,水渍状腐烂,故称黑胫病。严重时,变黑部分延及母薯,致薯块内湿软腐败,发出酸臭味。病株根系全部破坏,易从土中拔出,很快死亡。有时病情发展较慢,病株硬直,叶色灰绿,叶缘反卷,顶叶略带金属光泽,最终病株萎蔫死亡。纵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纵切病薯,病组织柔软,常形成黑孔,病健交界有一明显的黑线。干燥时,块茎蒂端干缩变硬。 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细菌黑胫病变种。病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周生4~5根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灰白色,圆形。 

〔发病规律〕病菌主靠带菌种薯传播,经伤口侵入。切薯时切刀传染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侵入后在种薯表皮组织细胞间隙发育,沿维管束上下双向进入茎、根和块茎,分泌果胶酶,溶解胞壁中胶层,致细胞分离,组织解体,导致腐烂。田间块茎间的再传染,主要通过种蝇或线虫等媒介为害传带所致。 温、湿度高低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温暖潮湿条件利于细菌侵入。排水不良,灌水过多过频,土壤湿冷,植株衰弱,影响伤口愈合能力,降低抗性,则病情加重。收获后,在通风不良、高温高湿下贮藏,利于病害发展。 

Tags:马铃薯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马铃薯普通花叶病 [下一篇]马铃薯的黑胫病防治措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ganfei ganfei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75 个
性别:保密
ganfei@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种植马铃薯的农民朋友们,平衡施肥很重要,马铃..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红薯、蕉藕、马铃薯和木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
· 驱霜防冻等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 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

最新文章

· 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起草的《马铃薯平..
· 2、种植方式马铃薯与玉米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马铃薯选用..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马铃薯套种地膜包谷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理想的种植..
· 适宜区域:云南省中北部大春马铃薯区域
· 非常有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