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种了9亩大拱棚,春季种茄子,秋季种西红柿,一年两茬收入20万元。这大棚就是咱的‘绿色银行’啊!”4月14日,在茌平县杨屯乡后曹村,种植大户王成河看着一筐筐刚摘的茄子,一脸兴奋地说。在茌平,像王成河这样靠种养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
茌平县把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作为农业产业调整的重头戏,依托94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5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采取土地互换、出租、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走“特色+专业+规模”之路,发展起大蒜、韭菜、西红柿等6万多个高标准冬暖大棚和9万亩拱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去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3万亩,年产蔬菜165.6万吨,实现产值1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05元,同比增长11.3%。
依托棚菜生产,着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起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存储、运销企业,形成了17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蘑菇加工、蔬菜脱水加工、保鲜存储等涉农企业群体,建成26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年加工存储能力达到10万吨,年交易额8亿多元。同时,将特色棚菜生产与文化旅游观光业融合,流转土地13万余亩,发展起肖庄鑫岳绿色果蔬、胡屯食用菌以及杨屯棚菜20多个生态观光采摘园,提高了农业生产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