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粮棉增产 高唐绿色理念种出“低碳田”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连日来,高唐县尹集镇后刘村农民刘玉才一直忙得不亦乐乎,他要把积攒的猪粪运送到棉田里,以农家肥替代化肥。“虽说使用农家肥要比化肥费工费力,但是农家肥肥效期长,易保墒,对提高地力有极大好处。”3月25日,刘玉才一边装卸猪粪一边感慨道。
几年前,为补贴家用,刘玉才的妻子开始养猪。一直以来,他家的猪粪全部被种粮大户、蔬菜种植户买走。为了省事,他家的农田开始施用化肥。今年开春后,刘玉才去种植棉花的白茬地察看墒情,发现用的化肥不少地力却下降,有的土质还出现板结现象。前不久,该镇组织的春管服务队来到后刘村指导生产,给刘玉才开出了用农家肥代替化肥的养地“药方”。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决定把猪粪用在自己的田地里。
据了解,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存有化肥优于农家肥,大量使用化肥会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思想。近几年,该县农技人员在下乡指导农民生产过程中,把宣讲农家肥的益处当做一项重点工作,逐步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土地长期或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养份结构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而农家肥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品质和口感等。
王花园村是高唐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村,村民王会祥是全村的种菜老把式,十年来他一直把农家肥当做底肥,不仅地力没有下降,生产的黄瓜、辣椒等蔬菜也保持了纯正口感。在他的带领下,该村200多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全部改施农家肥。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连年施用农家肥不仅作物长势旺盛,产量高,而且可以减少化肥投入,每亩可节约化肥投入200多元。
随着低碳种田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既环保又经济的农家肥成了高唐农民心中的“宝贝疙瘩”。现如今,高唐越来越多的农民瞄上了养殖场的粪肥,与大型养殖场建立起农家肥供求关系,既解决了养殖户粪肥污染问题,又降低了农作物种植成本,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仅此一项,全县百姓年减少化肥投入1000多万元。 (邹辉 张波 华书娟)
初审编辑:阚金剑
责任编辑:王显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