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阳谷县丰源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刚刚从大棚里采摘出来的新鲜蔬菜,经过检测、消毒、包装后马上就被等候的货车“抢走”。这些蔬菜为何如此抢手?“我们这里的蔬菜不仅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生产,而且采用物联网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对种养、加工、检验检疫、运输出售等全过程实行远程监控,所以备受外地客商青睐。”公司负责人朱丙臣道出其中的奥秘。
尝到标准化、品牌化种植甜头的不止朱丙臣一人。该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前提,注重科技含量和品牌塑造,通过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46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0万吨,年产值21.8亿元。去年,69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新增“三品”数居全市第一。
阳谷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但品种单一老化、效益徘徊不前一直是困扰菜农的一道难题。近年来,该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把提高蔬菜科技含量作为提高土地效益的重要举措,县财政出资200万元设立了“抓带增”奖扶资金,对带动性强的蔬菜基地给予奖励,打造没有污染、农民增收的“绿色工厂”,并通过邀请省市蔬菜专家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搞好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让广大菜农成为“行家里手”和“乡土专家”。该县还积极引导蔬菜种植大户、经纪人和农资经销商等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合作社组织,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统一服务,形成了棚体建设、种肥选购、种植管理、信息发布、市场销售一条龙协作机制,真正实现了种植有指导、管理有技术、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