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齐全、产村相融的天府新区新农村。
2014年10月,中国经济版图上再添一颗璀璨“新星”——四川天府新区正式获批升级成为第十一个国家级新区。辖3市7县(市、区),面积1578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这个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建设中,核心区70%以上的幅员面积定位都市现代农业。将新区农业建成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迈入新农村3.0时代——
未来的新区,农业,将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高端的同义语。
统筹规划——
都市现代农业、美丽新村建设、农村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层自理自治“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努力实现三农“强美富”
坐拥“天府之国”最优质自然禀赋,紧贴成都这座西部最具实力活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天府新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着千年古都的历史传承。从2011年规划建区之初,“四化同步”“四态合一”“独立成市”的规划理念就深刻进新区建设者们的脑海里,要以再造一个产业成都为目标,构建“一城双核、双核共兴”发展格局。
在这张拉动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兴增长极的规划蓝图中,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是底色。
7月,艳阳高照。位于“中国冬草莓之乡”的合江镇南天寺村莓园新村,错落加组团、前庭带后院的124栋简欧洋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依托地理标志农业品牌,成为产村相融发展的一处美丽剪影。
新村全方位对“四态合一”理念进行了实践:一是按照“洋房配田园”的原则打造小区优美形态;二是引导农民“坡种树、角种花,中间菜园加篱笆”培育小区花园生态;三是采取“一田一公园,一居一旅社”模式发展休闲风情乡村旅游服务业,培育小区合理业态;四是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小区最佳文态。
与此同时,草莓乐园、草莓农庄、草莓科技园等一个个精品农业园区布局新村,成为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典范。村民贾志祥住进新房后,将家里2亩地出租,坐收每亩千斤大米租金,一边园区打工一边持证上岗为小区住户维修水电,一年下来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更让他惊喜的是,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家也有“乡味”:占地300平方米的群宴点保留了农村“九斗碗”传
统,“40、50桌坝坝宴随便摆,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按照“串珠成线、集中连片”思路,天府新区规划了都市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环线、生态农业景观保护带以及农业高端产业孵化园、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天府农耕文明体验园等“一环一带三园”农业产业区,出行便利,成为每一个农村家庭对生活配套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区域醇熟度的重要依据。
紧靠逶迤多姿的龙泉山脉、两条高速过境、东山快速通道将城市组团与生态功能区无缝衔接……永兴镇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将目光锁定高端精品农业,正着力打造成集生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完善、产业互动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于一体的统筹城乡样板田。
永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用2-3年时间种植4500亩“胭脂脆桃”,实现花果满山。同时与四川省农科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引进桃树新种,延长花期,保证全年时鲜水果不间断:“6月底有60%的桃子成熟上市,8月中旬有20%,9-10月还有20%,四季可摘、可赏、可玩。”
从单纯满足居住功能的新农村1.0到相对集中、有规划的2.0,再到有产业、有配套、有基层组织的3.0——天府新区正在打造成农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管的“四自管理”先导区:按照党支部+议事会、监委会、管委会+楼栋长+社会组织的“1+3+1+N”模式,每一项具体事务都让农民自愿选择、阳光操作。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