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间抱小孩者为刘长英。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毛晓雅
照片里的她,红唇微启,笑靥如花,着淡妆的脸上,青春恣意。这是刘长英刚嫁到何家时,与丈夫的一张合影。
现在的她,一头齐耳短发,一脸庄稼人标志性的小麦肤色,身材不再苗条,步态不再轻松。但在何家老老小小眼里,长嫂笑起来总是最美的。
33年前,何树成家是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前岳各庄村最困难的贫困户;而今,老何家有了面粉厂、养牛场、采摘园,还带动了附近村子100多人就业。刘长英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性,用自己最美的年华,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小“嫂娘”有大能量
“英子,你何叔家过得太苦了,你婶走了,留下一个大哥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你嫁过去,帮他们把日子过起来吧。”20岁的刘长英听了母亲的话,默默地点点头,一双秀气的大眼睛闪着光。
何刘两家是世交,刘家说不上富裕,但日子过得也松快。别人家都把女儿往好人家嫁,刘家女儿却心甘情愿地“下嫁”。听闻喜讯,何家大儿子何友乐坏了:“本以为要打一辈子光棍了,没想到娶到这么好的媳妇!”
“第一次到何家,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家里的条件惊到了。”刘长英记忆犹新。隆冬时节,烧不起炉火,一屋子老人孩子瑟缩在床上,炕上铺着破烂不堪的席子,弟妹们见大哥进来,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喊着:“我冷。”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就这样,在别人还依偎在父母身边享受温暖的呵护时,20岁的刘长英扛起了老何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当起了“小嫂娘”。
刘长英心灵手巧,又学过裁缝,想着可以给人做衣服挣钱。但3个弟妹要吃饭、上学,家里还有4000块钱的外债,这在上世纪80年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我不停地接活儿,夜里12点之前没睡过觉,但还是挣得不够。”听说卖猪肉挣钱,刘长英开始和丈夫杀猪卖肉。
“说不苦那是骗人。那时的村道坑坑洼洼,记得一个大雪天的清晨,我推车上个陡坡,一次次地滑下来,急得我直掉泪。我只能咬着牙,用腿用力顶住,一小步一小步地拱上去,满脸的泪和满身的汗被风一吹,刺骨地冷。”
“别人还在被窝里暖和地睡大觉,我这是何苦!”晚上回到家,三个孩子围着她叽叽喳喳地说笑,又让气恼的她开心起来:“嫂子嫂子,你说啥米不能吃?厘米!这是老师给出的脑筋急转弯。”
哈哈哈,一家人笑成一片……
三个弟妹都是大学生
“嫂子,我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了!”18岁的二弟何春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嫂子。他知道,没有嫂子,他们姐弟三个饭都吃不饱,更别提上学了。
“嫂子,我拿到了双学位,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
“嫂子,我被美国名校录取读研究生了!”
“嫂子,我得到一家美国著名公司的工作机会了!”
何春在成长的道路上,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他的姐姐和妹妹也先后考上大学,在唐山市当上了教师。
“在我们村,一家能考出一个大学生都难,她家三个都是大学生!”70岁的老邻居岳作宏佩服刘长英,村里人也都找上门来,请教“真经”。
在孩子们看来,嫂子的“身教”胜于“言传”。
“杀了那么多年猪,嫂子从来舍不得吃块肉,她把爸爱吃的留下,再攒下不好卖的棒子骨,周末等我们回来,炖一大锅骨头汤,我们啃着棒子骨,别提多香了。嫂子总是最后一个吃,剩多少她吃多少,我们就给她取了个外号‘胶皮肚子’。”何春说,“嫂子和哥为我们付出的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足!”
结婚第二年,刘长英怀孕了,“别人有了娃都是乐,我是愁得哭。我这一生娃,谁来挣钱养三个弟妹?”公公说,让大妹妹退学吧,帮家里分担点。刘长英马上拒绝了:“孩子们只有上学才有出路,只要我在一天,就不能让他们退学!”孩子生下后,还没出月子,刘长英就出去卖猪肉了,自己的儿子是这家大婶看一天、那家大嫂看一天,吃百家饭长大的。
几年前,小妹被诊断出皮肤癌,小妹从小就最爱跟嫂子撒娇,在被病痛折磨的日子里,她总是让嫂子抱着,她说:“嫂子,你抱着我,感觉回到了小时候,身上也不那么疼了。”小妹的病终究没有治好,临终前,她拉着刘长英的手说:“我从小没了妈,但该有的嫂子都给了,这辈子知足了。”
从养“小家”到养“大家”
“英子总也闲不住,她脑筋活泛,爱琢磨事儿。她说啥,我就跟着干。”何友憨厚地一笑,采访当天,他正带着几名工人在垒鱼塘,夏日的骄阳晒得他满脸通红。
“一开始是想处理掉养牛场的牛粪,没想到牛粪撒出去,蔬菜瓜果长得这么好。”于是,刘长英建起了蔬果大棚、樱桃园,眼下,又在建设鱼塘、滑沙、农家餐厅,把观光园开起来。
最初,孩子们成家立业后,刘长英觉得日子过得宽裕些,张罗着开了家面粉厂。从一家小小的面粉厂,到如今养牛场、农业观光园,刘长英夫妇是怎么做到的?说起来,两次关键性发展,都源于夫妻俩的义举。
2003年“非典”期间,市场上面粉价格一路攀升,一天一个价。眼见着别人涨价,刘长英说:“咱不能发这国难财,
不涨价!”大伙儿感恩,都来买她的面粉,以前发愁销路,这次诚信的品牌一下子打出去了,销路也打开了。
2008年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养牛业遭受重创,看着养牛的乡亲们走投无路,刘长英决定建个托牛所。别人避之不及的领域,她却在当年一下子收了十里八村的几百头牛,面粉厂挣的钱全投进去了,最难的时候,面粉厂一度停产。但很快,刘长英走出了困境:统一购进优质饲料,标准化养殖。投入虽大,但牛奶质量好,终于有奶厂肯收奶,乡亲们的损失也逐渐弥补了回来。
“她厂子里的工人,大都是像我这样的老人,还有妇女,外村找不到工作的残疾人她也收,每个月给开1000多块钱,就能养活自己了。”岳作宏说。
“以前是养‘小家’,现在是养‘大家’,一百多父老乡亲等着我吃饭呢,比以前还累。”乡亲们信任刘长英,选她当村支书,当选那天,老支书说:“长英啊,当村干部可不简单,你一个女人,要多受累了。”刘长英看着老支书,默默地点点头,一如当年她答应母亲嫁到何家一样。
记者手记
大地般的品格
照片中的刘长英,站在一家人的正中间。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默契,刘长英在这个家中就应该是这个位置。如果家是一座桥梁,她就是桥墩;如果家是一艘轮船,她就是发动机。
作家严歌苓笔下有一类女性,她们如大地一般宽厚包容,生命力旺盛。她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身上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消融人间的一切苦难,把死日子过活,把活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们也没有特别高明的本领,只是一心投入生活,能给孩子缝缝补补,也能帮男人干粗重的活计,就这样过着过着,日子就苦尽甘来了。
刘长英就是具备这样特质的女性。她的生活信念简单纯粹,她的双手勤奋、头脑灵活,带着“小家”走出贫困,又为“大家”奔波忙碌。
刘长英家庭给我们的感动,就在于他们用专注与坚持改变了现实,在于每个人都从家中获得了满满的爱,并以此为动力,成就了美满的人生,还在于他们从不吝惜把爱扩散,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获得幸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嫂刘长英大地一般的品格。
责任编辑:孙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