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探索创新而有效率的新农村建设途径
2010-07-29   来源:邯郸农批网  作者:smile   字体:【 】  浏览:37次   评论:0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9日讯(记者李文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廊坊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1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7月中旬在廊坊举行,论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前景,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永清新模式”。    以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论坛旨在对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提升,探索寻求创新而有效率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途径和对策,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途径,“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课题,围绕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土地节约、新型农民、新型社区、人居环境、资金保障和机制、体制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了廊坊市、永清县新农村建设情况后,结合亚洲及欧美典型国家经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永清新模式”注重新民居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文化底蕴和风采特色,逐步分类推进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幅员700余平方公里的河北省永清县,距首都北京70公里,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区,当地386个行政村,38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33.4万。高标准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当地新民居建设,成为当地政府破解“三农”问题、催生新兴产业、造福百姓生活、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他们启动“新农村先行示范区”建设,由点及面、全面推开,积极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中共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指出,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庄建设,必须以业为根,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新型农业主要看三个重要指标,即农产品总量和品质必须大幅度提高,单位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必须大幅度提高,使农民新的生活方式有新的生产方式来支撑和对应。永清县委书记布泽文认为,传统的农村住房,使用20年左右又要为孩子成亲翻盖,子孙世代把资金都消耗在建房上。从某种程度上看,农村建房规律是造成农民增收缓慢、财富难以积累的原因之一。为走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永清把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选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上,采用全新设计、技术、结构和材料,确保新民居使用寿命在70年以上,至少保证三代农民不用再为盖房奔波劳碌。永清县原村占地236亩的董家务村有126家农户498人。为使村民自愿参与新民居建设,让百姓住得起、住得好,消除后顾之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最大限度满足百姓生活生产需求,对原有自家经营的农家院,采用村集体建设租赁的方式,提升品位和档次;引进温泉度假村、投资服装加工项目吸纳就业人员;建设高标准的特色采摘园……因地制宜多样化创新,以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新农村建设应是新的生产关系、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党委书记成升魁认为,廊坊永清模式集农业、工业、农民生活、生态发展于一体,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如何统筹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资源?希望不断发展新模式走出新道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永清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组首席研究员董锁成分析,廊坊市永清新农村先行示范区建设实践了4种建设模式,一是并村联建型。选择分布相对集中、区位交通相对优越的村街,以中心村为基础,实施大村扩容,小村合并,共同组建新型社区或小城镇,实现了社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二是整体新建型。对于拥有大面积可利用土地、与周边村落相距较远的村街,通过使用周转地,统一建设新民居,统一搬入并拆除旧居。三是滚动开发型。对村街规模较大村街,利用周转用地建设部分新民居,待村民搬入后,将部分旧民居拆除再建设新民居,从而实现农民的分批搬入、新民居的滚动建设。四是拆旧建新型。没有闲置土地、村庄周边遍布基本农田不能申请周转用地的村街,动员集中连片的部分村民先期拆迁,利用旧民居土地建设新民居,建成后,农民一次性全部搬入新民居,村街按月向先期搬迁的村民发放租房补贴。 “小城市、大农村”是廊坊的基本市情”中共永清县委宣传部张玉宇表示,新民居建设工程承载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外延。“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发展得空间、政府得民心”在永清建设者的眼里,如今的新民居建设实现了“多赢”的局面。廊坊市正逐步构建“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新型镇村体系发展格局,廊坊广大农村从传统意义的乡村正在向“社区化”方向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指出,论坛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有力促进政府、企业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长期有效合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Tags:索创新 农村建 责任编辑:smile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发展新产业 建设新村镇 倡导新风尚 [下一篇]三滩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