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发展新产业 建设新村镇 倡导新风尚
2010-08-23   来源:忻州农批网  作者:77个理由   字体:【 】  浏览:36次   评论:0

时令虽已入秋,气温却异常地高;行走在钟陵大地上,记者发现进贤县的广大农民朋友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远远超越了盛夏酷暑的高温,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富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处一派生机盎然。 发展新产业 让农民富起来 亮点:迈步文港张罗村,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的小洋楼,楼内设施齐全,房前屋后停着小汽车。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贤县始终坚持把全面发展和富裕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将发展生产摆在首位,着力形成生产发展新格局,使农村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场景1:文港镇张罗村是远近闻名的毛笔制造专业村,该村依托传统毛笔生产,带动了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的营销体系。2009年全村制笔业总产值4.5亿元,年销售各类笔4.2亿支。村里现有制笔相关企业273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出口创汇达2000多万元,成为进贤县首富村。 场景2:在三里乡罗家村,村民在几年前基本上靠天吃饭,只能种植水稻,许多人都外出打工,日子过得很拮据。开展新农村建设后,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当地人做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买卖——搞起了网箱养鳝。村民罗仁民说:“如今我们村的群众敢向水里淘金,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200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5000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贤县详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全县所有的产业资源进行再整合、重布局。据统计,至2009年已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78个、各级龙头企业60家、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670多个,带动农户13万余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712元增至2009年的6080元,增幅达63.8%。 建设新村镇 让环境美起来 亮点:漫步于前坊镇西湖李村,穿行在红石路上,眼前活水绕林,青砖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品尝着美味的农家饭菜,置身于摇曳多姿的荷花池旁,令游客流连忘返,恍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贤县坚持把解决农民最关心、需要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做到村庄道路平坦通畅、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顺畅、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场景1:前坊镇西湖李村充分利用本村的人文和生态资源,着力打造“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的特色乡村景观。前来西湖李村观光旅游的客人日趋增多,成为进贤乃至南昌市乡村旅游的亮点。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省级生态村。据悉,致力于展示农耕文化的农博会,将于今年10月在该村举办,届时将展出近400件农业生产器具。另外,该村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示范点,并已顺利通过了初评。 场景2:梅庄镇焦埠村是个典型的“沼气村”,该村60户村民家家都建了沼气池。村民焦定云告诉记者,他家在2008年就建了沼气池,一下子解决了全家的生活燃料问题,一年节约燃料费用1000多元。 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贤县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新建硬化村组道路和入户道路589公里,完成改水33983户、改厕30712户,同时争取上级资金492万元引导农民新建沼气池5781座,160个自然村沼气普及率达70%。农民群众说,搞了新农村建设后,农村比城里还好。 倡导新风尚 让生活乐起来 亮点:日前,记者走进李渡镇北田村篮球场,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老年篮球比赛正在进行。大赛的组织者高兴地说,别看我们没有NBA的比赛激烈,我们的目标是80岁、90岁时,还能上篮球场参加比赛。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贤县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致力于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图书室、业余文化队、体育运动场所,开展有益健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场景1:2007年,张公镇党溪李村“农家书屋”正式建成,书屋面积50余平米,有政经、农业、科普、少儿、文化、生活类藏书1万余册、报刊30种,各类电子音像制品300张,并实行全年全天候开放,已接待12000人次阅读。 场景2:新农村建设伊始,李渡镇北田村就把村里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农民)请出山,自发组织了“村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由他们参与村务监督、纠纷调解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求知、求乐、求健康逐步形成。数十年来,全村无火灾发生、无刑事犯罪、无交通事故、无宗族械斗。该村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市“十大文明村庄”、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最优美村庄”、省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今年,该村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村”,并已顺利通过了初评。 近年来,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贤县多方筹集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7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让农民朋友不用上街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籍,不仅方便了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效地抵御了一些村里的不正之风,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五年来,进贤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着力建设“产业型、生态型、社区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62亿元,实施了672个新农村建设点、889个村点的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20余万人直接受益,带来了村镇面貌的巨大改观、农村文明程度的重大提升。

Tags: 责任编辑:77个理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西大学生“秘察”德安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探索创新而有效率的新农村建设途径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