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
2014-11-13   来源:泰安农批网 张家口新闻网 作者:角落   字体:【 】  浏览:33次   评论:0

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解决 “三农”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张家口宣化县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 其中,尤为 “常峪口模式”的成功运行,为贫困地区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可行实践与现实样本。

宣化县常峪口联合党总支成立于2006年4月,下设11个党支部。作为宣化县委 “能人治村” 战略的 “急先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郭建仁在联合党总支书记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8年间,他带领村 “两委”班子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使辖区各村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紧扣当地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2011年, 因工作实绩突出, 联合党总支荣获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实地考察常峪口联合党总支取得的成果, 如果用新农村建设标准具体分析,他们 “四子登科”做法让我们更能充分认识这里的真实发展情况。

民主管理, 擦亮群众 “眼眸子”

打铁还需自身硬。常峪口联合党总支在推动农村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依法办事,民主管理,并以科学有效的体制与机制予以保障,让群众对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六步工作法” 促规范。 在落实“一四二”工作法的基础上,联合党总支实施了以支部会议提出议案, “两委”会议讨论,乡党委审查,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党务村务公开,支部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的 “六步工作法”,并坚持做到 “四个必须”,即对村级每一个重大事项必须通过 “六步工作法”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必须留存影像资料,议事决策内容必须报送包村干部审核把关, 决策结果必须报乡镇党委审批备案,使11个所辖村的事务管理混乱现象、决策内容不合法等问题得到根治。

“一明二解三快” 赢民心。 “一明”,就是把村里的发展规划、整体收入、各种开支等,向群众及时公布,让大家明明白白; “二解”,就是把群众提出的合理问题解决好,把群众提出的无理问题解释好; “三快”,就是把党的法规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向群众宣传、把各种惠农政策以最快的速度为群众落实、把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以最快的速度给群众解决。

 “两抓一定”增效能。 实施以抓村班子学习培训、抓村班子测评考核、定村班子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 “两抓一定”工作法,组织辖村 “两委”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组织群众每年7月对所辖的11村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结果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进行奖励, 靠后的责令整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为各村制定涉及 “三资” 管理、 土地承包流转等制度, 目前,11个村共制定各项制度150多条。

合作致富,鼓足群众“钱袋子”

若从一个村级层面来看,这里最大的亮点就是“抱团发展”。

敢为人先,破题发展。2005年3月,郭建仁在元子河村搞起了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合作社、受益权归村民“三权分离”的合作经营模式。合作社在整合土地、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后,发展奶牛养殖、饲草种植和口蘑栽培等规模产业,经营收入按股分红。是年,合作社纯收入就达15万元,入股村民每股分得红利200元。

巧借东风,顺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颁布执行,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合法保障”。2007年8月,元子河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为全市第一家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随后几年,通过元子河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带动,常峪口联合党总支审时度势,依据各村实际,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在其它辖村成立了龙翔养猪、兴盛养鸡、美祥肉羊养殖等各类合作社10余个,辖区55%以上的农户加入到了农业合作组织,闯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民抱团致富的路子。至2013年底,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比2006年增长了260%。

资源整合,联同发展。2014年,常峪口联合党总支整合元子河农业合作社等五家合作社共同组成了张家口禾美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他们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企业化的制度规范生产,积极发展以农、林、牧、游 “四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

躬身走访,解开群众“心结子”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常峪口联合党总支深刻体会到,仅仅富了口袋,还不是真正健康的富裕;只有安定和谐、邻里和睦,新农村发展才不会走偏。为此,他们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形成了“支部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

 干部下访,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联合党总支所辖的村“两委”干部都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每天都会走家串户,与群众拉拉家常,听听意见。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下访找问题”、“回访看满意”活动。据统计,党总支成立以来,先后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27起,接待来访群众3680多人次,调处率100%,满意率98%。

治安防控,把综治安全落实在当下。他们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点、线、片、面相结合的村级一线治安防控格局。点,就是建立各村警务室,协调民警定期驻村开展工作。线,就是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治安联防队,提高街面防控能力。片,就是建立党员治安责任区,挑选公道正派、懂法知理的农村党员,每人确定一个责任区,实现防范触角全村覆盖。面,就是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作用,建立情报信息网,形成全民动员的治安防控局面。

树立风尚,把宣传引导贯穿在平时。在辖区开展道德评议、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以及争当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好少年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使人人自觉做到“六个无”,即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辖区上下保持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按需服务,温暖群众“心窝子”

常峪口联合党总支坚持把“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让群众安居乐业。

“便民中心”一站办事。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在常峪口村高标准建设了全县第一个 “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安排民政、土地、工商等11个站所到“中心”联合办公,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46项服务事项纳入服务范围,解决了常峪口及周边偏远村近9000人的办事难题。“中心”建立以来,共接待群众1.5万多人次,办理户籍、民政、计生等各类手续5800多件。

“两联两保”服务到人。“两联”,即村“两委”干部每人联系5户示范户、5户贫困户;把每村划分为10-50个片区,每个片区推选一名党员为组长,每个组长联系10-30名群众,实现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全覆盖”。“两保”,即为联系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培育致富技能,保增收;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保和谐。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服务的渠道,向群众公开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反映情况,确保服务及时到位。

“民心工程”给力幸福。党总支成立以来,着力解决群众最需要的事、群众最困扰的事、群众最欢迎的事,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20万元新修了葛峪堡村、大营盘村的村内主要街道及元子河到小营盘的4公里通村公路;投资30万元完成了引水改造和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常峪口、大营盘等村吃水难;投资94.3万元在常峪口村新建卫生院一处,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引资3亿元实施了峪新嘉苑小区项目,对9个村统筹建设新民居,现建成住宅楼8栋;新建鸿福老年公寓,将32名“五保户”纳入到集体供养,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Tags:农村建 责任编辑:角落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东营牛庄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下一篇]美丽乡村 不但要美还要挣钱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