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一名返乡创业女青年的人生突围:生活就像茶叶蛋
2016-02-15   来源:伊犁农批网 中国青年报 作者:immbbs   字体:【 】  浏览:39次   评论:0

“生活就像茶叶蛋,裂纹越多越入味” 

一名返乡创业女青年的人生突围 

“早上4点半起床,晚上9点收工,每天从猪圈到鸡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种生活状态属于安徽省泗县山头镇杨乔村一个29岁的女青年。即便春节期间,这个节奏也未被打乱。

这个年龄,城里的姑娘可能还“单”着,可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日里还要照顾因病致残的丈夫。与那些喜欢在微信圈里“晒优雅”的女生不同,同样爱美的她很少有机会上网,最近才开始上微信,不过,发的照片都是毛绒绒的鸡雏、圆滚滚的小猪。

 

她叫杨光,上过高职,后来因为家贫辍学,早早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原本以为“逃离”了农村,没想到因为一场变故又回到家乡,干起了又累又脏的养殖业。

回乡创业,对杨光来说,实属“无奈之举”,但这是她实现人生突围的唯一路径。3年的苦心经营,她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可以负担起孩子的奶粉钱、丈夫的看病钱,同时也让她在而立之年感受到,“在与命运的抗争中,青春才真正开始绽放”。

一场意外让她重回农村 

杨光习惯用自己最熟悉的鸡蛋来比喻人生,“生活就像茶叶蛋,裂纹越多越入味”。

尽管出生在农村,但是父母从不让杨光“沾”农活,让她安心学习。后来,杨光上了职高,接着考上了江西的一所高职。不过,她在大二那年选择了退学,“弟妹都还在上学,我是老大,应该为父母减轻点负担”。

像皖北地区的很多农家女孩一样,经过相亲,杨光很快结了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随后,她与丈夫一道外出打工。在江苏昆山,两人都在企业里干起了业务员,每人每月能拿到四五千元。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她突然接到电话,得知丈夫突发脑血栓被送进医院。由于血管压迫神经,丈夫的一只手失去了知觉,更严重的是,他失去了语言能力,再也不能在公司里上班了。

“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我愁过,无助过,为丈夫的高额医药费四处奔波,不知哭过多少回。”杨光东借西凑支付了丈夫的医药费,为了照料失去生活能力的丈夫,她不得不回乡生活。

“女儿要喝奶粉,老公要看病,一连串的费用指着几亩地根本就不够,一年下来,到处欠账。”她回忆,“当时就听朋友说,搞养殖能来钱,只能试一试了”。

山头镇镇长王江介绍,镇里的养殖业有一定基础,不过搞养殖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男劳力,“一般的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一个24岁的年轻人从未干过农活,搞养殖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过好在杨光上职高时学过农学,知道些书上的知识,又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最后决定养鸡。

当她把创业想法说出来后,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你能养好鸡吗?鸡舍的钱、鸡苗钱、饲料钱,你到哪儿搞?”

杨光曾经的业务员经历派上了用场,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她说服了鸡苗厂、饲料厂老板,在朋友的担保下,她以赊账的形式买了2000只鸡,并且有了稳定的饲料来源。

鸡苗和饲料都解决了,就差建鸡舍了。“别说3万元,我连300元都没有,不好意思再张口去借。”就在此时,爸妈和妹妹带着两万元来到杨光家。妹妹告诉她,这是自己打工省下来的钱,以后每个月的工资都会汇过来。那一刻,杨光偷偷抹掉脸上的泪水,心里暗暗地发誓:“一定要把鸡养好,改变现在的命运!”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叶蛋 责任编辑:immbbs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一个留守儿童的春节:理解父母过年.. [下一篇]百色精准扶贫把“水”浇到穷根上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