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代表委员建议加强耕地保护促粮食安全
2016-03-16   来源:韶关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乱七八糟遇到你   字体:【 】  浏览:45次   评论:0

守红线提质量保生态

——代表委员建议加强耕地保护促粮食安全

如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浩翔农牧集团公司董事长高亚飞说,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标准,提高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本报记者高文郭少雅

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盛自己生产的粮食”,就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围绕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如何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扎牢耕地保护的“篱笆”,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这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守红线——保护好“饭碗田”

“虽然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二连增’,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农业是经不起大起大落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要保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始终守好我们的“口粮田”“饭碗田”。

然而,如何守住红线?一些代表委员建言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车黎明提出,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要保护好耕地的耕作层。“耕地耕作层是长期形成的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优质表土,是耕地的精华。因此,建设占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须由原来的弹性管理变成刚性管理,并将其作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报批方案内容,予以审查。”

围绕扎牢耕地保护的制度“篱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傅惠民建议,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逐步减少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控制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新增用地规模。

提质量——实现“藏粮于地”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藏粮于地。耕地数量18亿亩的红线不能破,但是耕地质量退化更是隐患和内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委副调研员谭志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种植1亩玉米,每年就要从黑土地中夺走12公斤养分,直接造成土壤养分亏空。“长期下去,土壤理化不良、生物性状变差,地硬了、地瘦了,蚯蚓没了、青蛙少了,肥力确实下降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粮食产量和农产品供应面临挑战,这一现状亟待打破。”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夏涛认为,首先应完善管理体系,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其次,需要加大投入,规划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第三,应该提高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开展耕地综合治理。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加强耕 安全 责任编辑:乱七八糟遇到你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城乡受访者对饮用水质量下降感受.. [下一篇]水利部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与精..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