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中国热科院香饮所科技助推胡椒产业发展
2016-04-14   来源:阳泉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帅到跌渣   字体:【 】  浏览:41次   评论:0

一粒胡椒的产业振兴之路

——中国热科院香饮所科技助推胡椒产业发展寻迹

本报记者杨志华

“现如今,我一家三代住上了‘胡椒楼’,开上了‘胡椒车’,全靠邬所长他们帮助我种胡椒发了财!”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70岁的老胡椒种植户周昌琼满心欢喜。

老周只是成千上万靠胡椒发了财的农户中的一员。他说的邬所长,便是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香饮所”)副所长、胡椒团队领头人邬华松。老周年轻时是生产队里的一名技术员,那个时候他是第一批到香饮所(当时叫“兴隆试验站”)接受胡椒生产技术培训的农户,试验站的科技人员非常热心地为参加培训的人员讲解、答疑,并且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育苗、种植、修枝整型及施肥,将胡椒丰产栽培的一整套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他们。周昌琼回去后就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胡椒,一种就是一辈子。多年来,他运用在香饮所学习到的技术,结合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的胡椒园连年获得高产,不但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周边农户,他所在的文城镇也因此成为文昌的胡椒主产区。现在,老周的胡椒技术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他的孙子跟着爷爷学会了种胡椒。

从每亩30公斤到400公斤,科学技术使胡椒产量大幅度提升

我国胡椒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归国华侨从东南亚带回海南,当时还没人知道怎么种植,人们只能借鉴别的作物的种植经验来管理,亩产白胡椒仅为30公斤左右,远低于国际水平,且缺乏病虫害防控技术,瘟病等病害频发,导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自1957年香饮所成立后,就把胡椒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时期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先后开展了胡椒瘟病、细菌性叶斑病及根结线虫等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研究,摸清了其发生流行规律,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其发生流行,使得产业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接下来,开展了矮柱密植、应用落叶剂增产效应、覆盖增产、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及橡胶园间作胡椒等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建立我国胡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水平,试验基地亩产白胡椒达400公斤。

近年来,在邬华松的带领下,胡椒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复合栽培、水肥一体化、减肥减药高效栽培技术,机械化初加工等高效环保加工技术不断创新;青胡椒、胡椒酱及胡椒复合调味品等新产品研发实现突破。同时通过技术承包、免费技术指导和培训、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支撑着我国胡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实验园到样板田,科技示范引领胡椒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香饮所地处海南省万宁市,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通过发展胡椒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香饮所就派出陈封宝等同志到万宁市龙滚农场创办胡椒样板田,植后3年投产,第一年就收获白胡椒超过2.8万斤,平均亩产达245公斤,最高亩产更是达到445公斤。看到如此好的收益,龙滚农场又主动要求再延长承包期3年。科技示范田一炮打响,仅5年内就吸引了1万多人次参观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胡椒生产的发展。历经多年,虽然万宁市作物产业结构多次调整,但该农场胡椒产业仍比较稳定,从整个园区规划、种植规格和管理技术都能体现出当时样板田的示范带动效果。

责任编辑:雍敏
Tags:国热科 胡椒产 责任编辑:帅到跌渣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部紧急部署抗旱促春管 全力夺.. [下一篇]盘算好市场才有的赚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