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及“美丽乡村”的创建,如今的农村,村庄美了,街道宽了,一些村庄旧貌换新颜。其实,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沧州市献县就有这么两个村子,尽管唇齿相依、相互依存,但由于历史积怨,几十年来,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互不结姻缘,而两条排水沟的修建,让多年的历史积怨烟消云散。 南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清纯说,两条排水沟的修建,结束两村多年的恩怨,这是他任职以来最欣慰的。
两村很近又很远,皆因排水成积怨 献县南河头村和南韩庄村离得很近。近到什么程度?如果没有当地人指引,外人根本分不清哪是南河头村、哪是南韩庄村。可以说,两个村是唇齿相依,相互依存。 然而,南河头村与南韩庄村又离得很远。远到什么程度?如果用南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清纯的话来概述那就是:“自从老辈人,两村就势不两立,几十年互无姻缘。” 本来唇齿相依、相互依存的两个村,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恩怨?说起这些,在南河头乡政府工作多年、现任南河头乡党委书记的王汝峰介绍,南韩庄村小,南河头村大,南河头村有南北两个出水口,每到雨季,南河头村半个村的水都要经过南韩庄村排向村外的沟中,因此积水就灌进南韩庄村。“原先沟边都是老宅子,还没有翻建,且地势低洼,如果雨水一大,水就灌进南韩庄村的户家,把房子都给泡了。” 因此每当大雨过后,为不让两村人矛盾加剧,南韩庄村“两委”班子就要苦口婆心地给村民做工作。“一下大雨,俺们村班子就得给老百姓排水。要不,老百姓不闹吗。”韩清纯坦陈,在他迄今为止的13年党支部书记生涯中,唯独这事最费心。 谈及两村积怨的形成,已担任过21年村干部的南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卢子全承认,两村不睦的原因是排水。“俺村南北两个出水口,南面通过南韩庄村向坑里排,北边向河里排,南边的水还流不到北边去,只能通过南韩庄村大街向村外排。” 卢支书回忆,这种排水方式,自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就这样,两村干部、群众之间因此不和睦。后来南韩庄村原任村干部向上级要了点儿经费,把南韩庄村路面垫高了,不让南河头村排水,导致矛盾加剧,“排不出水,一到雨季老百姓不闹吗。” 积水排不出,灌满大街和小巷,灌满乡政府。卢支书回忆:“积水最深时七八十厘米,十天半月排不出,汽车一过就熄火,乡政府的人上班都把车放到村外走进来。” 本来唇齿相依、情同兄弟的两个村,就因为排水问题,闹得鸡犬不宁,村民与村民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产生了隔阂和分歧。南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清纯坦言,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两村离得很近,但是原先相互之间,双方的心离得很远。 修通两条排水沟,多年积怨被化解 为解开这个结,南河头乡党委以及南韩庄村决定借助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个契机,重新翻修南韩庄村两条排水沟,把排水沟的地基降下来,便于南河头村向外排水。 本来因排水的问题,从历史上两个村就不和睦,现在要多方筹钱修排水沟,方便南河头村排水,很多村民得知这个消息后,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看到大伙的这股情绪,韩清纯拖着病身,给大伙掰开了揉碎了讲:“以大局为重,冤家宜结不宜解……” 今年65岁的韩清纯,原是供销社的一名病退职工。2003年,在南韩庄村一穷二白、班子瘫痪的情况下,他在乡领导的多次力邀下,才出任南韩庄村党支部书记一职。老韩自上任以来,打了井,办了电,修了广场,安装了路灯,前前后后为大伙办了11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让南韩庄村旧貌换新颜,而他却因过度劳累,膀胱癌加重,大伙对这样的支书既爱戴又尊重,因此他的话,大伙还是听的。 村庄美了,但是老支书韩清纯却日渐消瘦,病情加重。
“老百姓的工作做通后,我们去各部门‘化缘’,筹集了四五万元,把街道连同排水沟修起来。”韩支书说,“排水沟的修建,让两村的死结解开了,关系也融洽了。” 南河头村党支部书记卢子全在接受泥腿子记者采访时,对南韩庄村的做法以及韩清纯本人赞赏有加:“为俺们村排水,人家修了路东、路西两条排水沟,这样的觉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同时卢支书还谈到,目前两村的干群关系非常好。 互不结亲被打破,环境改善造就人 两条排水沟,不但化解了两村人的多年恩怨,更拉近了彼此间的心,原先那种老死不相往来、互不结姻缘的局面被打破。“现在南韩庄村的女孩有嫁到南河头村的,也有南河头村的女孩嫁到南韩庄村的。”卢支书称,这是最近几年最大的变化。 变化不仅仅这些,南河头乡党委书记王汝峰谈到这样一个事例。南韩庄村有养猪的,南河头村也有养猪的,但原先两村的养殖户互不交流,更不互通有无。自从修通排水沟,两村矛盾化解,两村的养殖户相互交流,共同致富。王汝峰坦言:“通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仅让村庄美了、环境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原先两村离得近,人心离得远。现在是两村离得近,人心更近。”韩清纯最后说。(感谢献县县委宣传部对本文的采写给予的支持) 泥腿子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