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什么?化肥袋上的这些东西是骗人的?你还不知道么?
2016-05-10   来源:九江农批网  作者:77个理由   字体:【 】  浏览:50次   评论:0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逐渐凸显,一些肥料厂商打着各种创新的旗号,夸大其词,为自己的肥料赚吆喝。很多农民朋友深受其害,为了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这些骗术你必须知道。

骗术一:炒作新概念

如在肥料包装袋上标明进口纳米磁性剂、激活素、光能素等专业名词,令农民眼花缭乱。还有不法企业两个年度生产同一个产品,却不停变换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以便躲避消费者质疑,也让执法部门找不到责任人。

骗术二:任意夸大产品作用

一些不法厂家抓住这一漏洞,在包装袋上面冠以欺骗性名称,如全元素、多功能、全营养等,一种肥料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有各类专用肥料,实际配方并没有做过多调整,但在包装上印有“香蕉专用”“苹果专用”等字样,价格就要翻几番。

骗术三:臆造化肥商品名称,混淆概念

三元复合肥和二元复合肥在实质上有很大差异,一些厂家却用二元肥冒充三元肥。如有些二元复混肥在包装上标明“氮:15,磷:15,铜锌铁锰等:15,或N-PK-Cl15-15-15”,给人三元肥的感觉,还有企业打出磷酸三铵、三铵等产品名称,其实就是三元复合肥。

骗术四:打出“权威机构”认证的幌子

一些厂家在一些劣质产品包装上标注“国家某部推荐产品”“某某质检所认可产品”等。更有甚者,一些小企业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定点生产配方肥,在包装上不依照要求标识,甚至连成分都不标明,只标注“机构推荐使用”。

骗术五:刻意夸大总养分含量

一些厂家在复混肥或尿素商品包装上,将次量元素钙、镁、硫或有机质等成分违规加入肥料总养分含量计量中。复混肥料国标早已明确规定,总养分指总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含量之和,而有些企业以中、微量元素和有机钾等成分含量与氮磷钾三要素合并计算,将产品含量虚假标高。

骗术六:“洋字码”忽悠农民

一些厂家将产品包装打上“洋名”冒充进口产品。包括:模仿进口化肥商标或取相似名称;盗用国外生产商名义或标注“进口许可证”等;采用先注册或虚拟境外空壳公司,然后以空壳公司名义委托企业生产;假标国外技术产品、谎称进口原材料;假冒名牌等现象。

附:真假肥料的常用鉴别方法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一旦购买使用了假劣化肥,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既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又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真假肥料辨别方法,农民朋友一定要牢记哦。

一看:首先看肥料的包装,肥料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许可证号和肥料登记号等,如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包装较粗糙,可能是假冒伪劣复合肥料,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肥料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此外,还要留意肥料袋内的生产合格证上的生产日期。肥料存放的时间过长,总养分就会流失。第二看肥料的粒度(或结晶状态)。优质肥料粒度和比重较均匀,表面光滑、不易吸湿和结块,而假劣肥料恰恰相反,颗粒大小不均匀表面粗糙、湿度大、易结块。第三看肥料的颜色。优质肥料颜色都十分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整个颗粒由内到外都是均匀的。而假肥料大部分都是表面涂色且容易脱色。 二摸:抓一把肥料用力握几次,有“油湿”感的质量相对可靠。而干燥如初的则很可能是假劣肥料。 三溶解:将肥料颗粒放在少量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肥料的溶解情况进行判断。质量好的肥料颗粒会吸水膨胀发散、溶解,经震荡后,溶解稳定几乎无残渣。而假劣肥料溶解性与上述情况相反,溶解差、有残渣现象。

四灼烧:灼烧方法是判断真假肥料和鉴别浓度高低的简易方法之一。将肥料颗粒加热或灼烧,从熔融情况、冒烟、烟味及残留物情况等识别肥料优劣。加热后肥料会冒泡、熔化、冒烟,并发出氨味,颗粒变小,浓度越高残留物越少。优质高浓度肥料燃烧完全,几乎没有残留物。相反那些不能燃烧或虽然能燃烧但没有氨味的则很可能是假肥料。

小编想说,大家在购买肥料时,还是应该选择正规厂家,不要图一时便宜,而耽误一季的生产啊。

更多更全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微信号:nongguanjia6666)。

更多更全农业服务(找贷款、买农资、学农技、买卖产品),关注农管家科技(微信号:nongguanjia)。

您可以点击底部的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Tags:什么 东西是 责任编辑:77个理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国家公布今年大豆目标价格2.4元/.. [下一篇]这些简单又实用的大棚种植方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