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日,农业部下发《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对有关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力争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以下为《意见》精简部分,小编已在重要内容部分做了重点标注。 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马铃薯以其营养丰富著称,特别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主食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有益探索。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适应范围广,增产空间大。在抓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同时,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作物来抓,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产多抗新品种,配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主粮产品供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发展。 (三)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 (四)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有益探索。马铃薯用水用肥较少,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在同等条件下,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是小麦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 (五)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带动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开发,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分享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 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物质装备,加快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选育一批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建设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培养消费者吃马铃薯的习惯,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培育小康社会主食文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不与三大谷物抢水争地。不与水稻、小麦和玉米抢水争地,构建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生产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既要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选育新品种,推广脱毒种薯和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又要注重产品开发、工艺研发、装备改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转化增值。 产业开发与综合利用相兼顾。马铃薯是粮经饲兼用作物,既要开发主食产品;又要拓宽马铃薯功能,实现营养挖潜、加工增值。 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梯次推进。 发展目标: 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00公斤,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45%,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重点任务: (一)以资源禀赋为前提,优化主食产品原料布局。东北地区,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种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强晚疫病防控,提高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建设贮藏设施。华北地区,重点在干旱半干旱区,以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发展雨养农业和节水农业,改善生产条件,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建设优质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多类型贮藏库。西北地区,通过压夏扩秋种植马铃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控,建设优质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多类型贮藏库。西南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丰富多样的耕作制度和秋冬春季的空闲田,发展水旱轮作、间套作、高效复合种植,加强晚疫病防控,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南方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发展水旱轮作和秋冬季农业,扩大马铃薯种植。 (二)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大力推进传统大众型主食产品开发,以解决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为重点,开发馒头、面条、米粉、面包和糕点等大众主食产品。因地制宜推进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开发,重点是开发马铃薯饼、馕、煎饼、粽子和年糕等地域特色主食产品。积极推进休闲及功能型主食产品开发,重点开发薯条、薯片等休闲产品,开发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功能型产品。 
(三)以品种选育为带动,强化主食产品原料生产技术支撑。选育适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种,加快马铃薯种质资源引进,开发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推进育种方法创新,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结合常规技术,进行品种改良。 (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研发主食加工工艺和设备。研发原料节能处理和环保技术,发酵熟化技术,成型整型仿生技术,蒸煮烘焙技术,新型包装抗老化技术。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主食产品工艺及设备联合攻关。鼓励规模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强、诚信度高的加工企业,开发主食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龙头企业。 (五)以营养功能为重点,引导居民消费主食产品。 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指导。 (二)强化政策扶持。完善马铃薯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鼓励各地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实行用地、电、水、气等价格优惠。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 (三)加大科研投入。 (四)搞好产销衔接。 (五)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马铃薯主食产品分类标准。建立和完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马铃薯主食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上的宣传力度;举办富有特色的马铃薯节、马铃薯营养活动周、产品交易会和营养餐计划推广等活动;举办马铃薯产业开发成就展和制作技术培训。 更多农业政策,关注农管家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