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深度好文:忧喜交加,2016年你要继续种植水稻吗?
2016-02-23   来源:衢州农批网  作者:wiwixin   字体:【 】  浏览:61次   评论:0

雨水已过,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下一步便是为春耕做准备了。那么面对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加之农业部有意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在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黑龙江省2016年力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等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面积下调已成2016年大概率事件。那么,就三大主粮来看,水稻种植效益略好于其他品种。

另一方面,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已成定局,预计稻谷种植将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纵观当前市场形势及水稻种植成本、天气因素、病虫害等方面,小编整理了2016年水稻种植前景的喜与忧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为农户带来些许帮助。

2016年水稻种植之喜

1政策之喜

2016年水稻最低保护价政策继续执行。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6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此消息一出,无疑给打算种植水稻的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早在政策出台之前,市场一些传言不胫而走,有的说水稻将取消保护价;有的还说东北最低报价偏高,晚粳稻将下调50元/百斤至150元/斤。最低保护价继续实行且未发生较大的变动,在“稻强米弱”、以国储收储为主导的原粮市场背景下,2016年全面启动托市的可能性增大。

2生产投入之喜

面对今年粮价齐跌的行情,导致2015年化肥行业整体销售不够乐观。据中国化肥网统计,作为水稻主要用肥复合肥、尿素等两个肥种价格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下表可以看出),因此所给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在成本投入上减少负担。

2016年水稻种植之忧

1原粮供应压力大,种植效益难预期

2016年冬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大豆种植效益下降,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对未来原粮供应形成压力。主要原因是2015玉米临储收购价格是实施七年以来首次下调,加之整体库存处于高位,进口玉米低价冲击。国产大豆亩产低,市场价格较高,与进口大豆相比不占有竞争优势。综合对比来看,水稻种植效益更加可观。

据了解,2016年在东北部分农户将旱改水的热情偏高,其中黑龙江东南部,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双鸭山等地表现较为明显,受此影响东北2016年水田承包地租较往年相比略有上涨,部分地区每晌地地租上调500-700元不等。种植面积加大以及地租成本的提高可能使得2016年的水稻种植效益不及预期,建议农户莫要跟风种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2极端天气影响

国家防总1月15日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此间表示,受天气影响,中国2016年的防汛抗旱形势更为严峻。他透露,据气象预测,2014年5月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仍将持续,可能成为历时最长、强度仅次于1997-1998年的又一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受此影响,2016年中国南方地区发生早春汛、北方地区发生严重春旱以及南北方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建议农户做好汛期防洪措施,保证水稻顺利度过孕穗期,保证产量。

3病虫害风险加大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病虫冬前基数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6年水稻“两迁”害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发生将明显重于近年,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加大,水稻螟虫、小麦穗期蚜虫、玉米螟等继续维持发生区域广、程度重的态势,东亚飞蝗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危害。预计发生面积近55亿亩次,同比增加7%。因此建议水稻种植户加强对水稻田间的管理,做好防虫措施,争取“虫口夺粮”保丰收。

种植建议

虽然2016年水稻种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小编认为,在2016年稻谷最低保护价政策继续实施的背景下,农户更应该做的便是无论从选种、种植到收割,都应掌握好每个生产环节,从根本上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因为从水稻市场价格走势变化来看,优强普弱、优质优价是市场始终不变的变化规律。

长远来看,水稻终将脱离国家政府保护的外衣,顺应市场价格变化,才不会让更加低廉的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做好农户与企业形成订单种植、定向销售,才能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意义。最后,在政策整体向好的情况下,更应关注2016年国储水稻去库存速度,若庞大的库存无法消化,将导致2016年水稻收储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救灾保丰收预案》。

更多农业资讯,关注农管家官微。

Tags:2016年 水稻吗 责任编辑:wiwixin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解读:打破“富企不富农”怪圈,.. [下一篇]重磅头条:农业部:推进马铃薯产..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