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是习近平始终萦绕心头的“三农梦”。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然而,与现代高效农业相比,我国的“三农”发展存在不少短板。习近平在考察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各地的“三农”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 农业科技与生产观念需全面进步 
习近平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整体上看,我国在农业生产模式上依旧粗放原始,灌溉用水浪费巨大。同时对地力消耗缺少节制,化肥使用随意造成水土污染。对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藏粮于技”战略和“藏粮于地”战略。 “藏粮于技”在于提高粮食单产,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代农业,都要依靠科技的力量。 “藏粮于地”则是在储备粮充足、世界粮价水平较低的时期,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恢复土地肥力。2015年11月,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指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习近平强调,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