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2016)》发布会召开,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发布会上说:“我们预测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继续增长7.7%。”

会上介绍,近几年农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连续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万元,达到1077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差已经稳定下降到3:1以下,为2.9:1,比上年下降了0.02。

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按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五等份分级,农村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和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86元、7221元、10311元、14537元和260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9.3%、8.5%、8.1%和8.6%。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有所改善。

2015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社区通路、通电、通电话基本接近全覆盖,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户比重达到96.4%;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69.2部,比上年增长21%;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8.8台,比上年增长14.4%。 李国祥及其团队,根据往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情况和增长速度算出来2016年人均纯收入大概是1.1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万元,预计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继续增长7.7%。 
李国祥说对农民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是:1、这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格局和模式在发生变化,不是像过去依靠农产品提价和产量增加这个来增收,而是主要得益于农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低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快。2、农民工推动的力量,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力量会保持。3、部分农产品市场波动明显,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小规模生产经营,转向非农产业。 李国祥进一步解释说,农业的增收,从经营性收入来看,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大,去年以来和今年第一季度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农户承包地流转租金下跌,以及很多农民退租的情况,这个确实对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新的规模经营的方式,像土地入股、大田托管、联合经营等形式,新的力量会替代或者作为新的增长源不断培育。

截止到今年,《农村绿皮书》已经连续发布了24年,每年4月份发布。绿皮书已成为了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权威工具书。 欢迎关注爱农帮公众号,了解更多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