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洛阳农村富豪遵循老传统给长辈三年祭奠,这规模在当地也是少见
2016-08-19   来源:铜仁农批网  作者:角落   字体:【 】  浏览:30次   评论:0

【河洛乡村头条号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

在农村里,一位老人去世之后,后代子孙的悼念活动要持续数年,去世之后的丧葬礼仪和以后的一系列活动都会被十里八乡的乡邻拿来作谈资。农村老人大多要面子,能在去世和三年祭奠时候操办的风风光光,往往是他们的心愿。

正常情况下,老人的遗像是由长子怀抱,引导后面家人到达先人坟茔。现在人条件好了之后,也有一些攀比炫耀之意,会用白色轿车托起先人遗像。

至于用上红色绸布,是因为三年祭奠也表示后人守孝期满,先人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安心,这里的家人一切安好。在乡村三年祭祀最为重要,这叫做三年礼成。如果当初老人去世没有请礼宾、鼓乐唢呐进行祭祀,三周年的时候就是最佳祭祀年份。

以前农村红白事都要请“响器班子”,现在有了西洋乐队,声音比民间传统的“响器班子”要大得多,看起来也气派。不管是响器班子还是现代乐队,他们一般都是走在祭奠队伍之前的,后面跟的是抗牌匾的村民,再后面是“送路食”的民间管事人,再其后才是孝子队伍。

庄重的祭祀活动举行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首先孝子孝孙中的一个要去请骨舅。如果正月举行祭祀烧纸,那不能在前一年的腊月去请骨舅。乡里人有个说法,叫不请隔年的骨舅。对于已经出嫁的姐妹,居住异地的亲房族人也要通知到。

到达墓地,农村管事人会安排摆好香案,家人们放下各自带来的各种纸扎,阴礼,这些“农村红白事管事”在洛阳称作“礼宾”,据说在南方还有一个名字,叫“父母会理事”,他们往往是村里年龄较长,通晓当地风俗的老人,在村子里威信也比较高。

这些用高粱作梁竹签固定的纸扎,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准备祭祀用品,就要事先选择最好的纸货匠,预订纸人纸马,鹿鹤碑亭等一应祭祀明器;预约邀请礼宾先生、鼓乐唢呐吹响。再次就是准备祭祀宴席上要用的烟酒肉食菜肴。

乡里人一般称呼这样的祭祀活动叫烧纸,按年份就称作烧三年纸或者烧九年纸。预约的日子临近了,有些家道好的人家还要通请村子里的房下,作为祭祀仪式上的服务人员,有些人家也就临时叫几个帮忙的。

“礼宾”指挥人在坟头摆好一应祭奠设施,众家属按照辈分排好队,就开始宣读祭文了。在农村,草拟和宣读祭文的,大多是当地退休老教师。

在洛阳,祭奠行礼大多数是沿袭古代礼制的“三拜九叩”,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地方有所改进或者避繁就简。

家人焚香叩拜之后,管事人点燃黄表纸,有的地方会有思念的哭声,有些地方反而没有。就是一个县的,家族传统不同,礼数也会有所差异。

等黄表纸和碎锡箔银子点燃,家人们也该点燃纸扎了。图中的纸扎在洛阳叫做金山银山,还有一种摇钱树,不过现在也有人比较夸张,还会焚烧银行、商场之类的建筑,礼宾需要念念有词,通知故人收取。

等大火烧尽,才算完成礼数。参与祭祀的人们回到主人家,主人也会设宴款待亲戚和宾客。

这祭祀仪式虽然有一些古老迷信的成分,但作为流传的风俗习惯,主要还是有教化的作用。起码叫后代能够明白先辈们为了后辈,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艰辛劳作。也叫后代明白一个家族、家庭要和睦幸福的存在,就要要有担当,有责任。同时这个仪式也将中国传统的孝义,尊老爱幼,忠厚善良等美德具象化的传承下去。孔夫子就说过:死生事大,不可以不慎重。祭祀就是慎重对待先人的体现吧。

【图片来之论坛侵删】

Tags:农村富 三年 责任编辑:角落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村小伙子从别人家要来几根菜头.. [下一篇]农村里有个人说,女人野外解手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