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马铃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为耐瘠能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在解决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口粮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部顺应国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提出将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目标。但因为国人长期主粮为馒头、米饭、面条等,要将马铃薯主粮化需要遵从目前的饮食习惯,采用制全粉的方式添加面粉生产馒头、面条、点心等国人易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 马铃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地位重要。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而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为甘肃定西、宁夏固原、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作为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的作物,栽培具有“省水、省肥、省药、省劲”的优点,在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口粮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马铃薯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马铃薯主要营养价值来自于淀粉,一般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为14%-20%,蛋白质含量为2%,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马铃薯块茎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及钾盐,属于碱性食品,有通便排毒的作用,能带走肠道垃圾。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名副其实的健康食品。而且马铃薯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国外研究显示,马铃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助预防胃溃疡,是和胃健中药和解毒消肿药,性平味甘,还能抗衰老。而日本的一个研究还发现,每周吃5-6个马铃薯,可使中风几率下降40%。 马铃薯主粮化意义。农业部于2013年开始推动马铃薯主粮化,目标是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到1亿亩,主粮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马铃薯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能够顺应国人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能够满足国人对绿色、健康饮食的需求,让老百姓吃得更营养,更健康。而且马铃薯种植具有“四省”的优点,能够解决我国目前大部分中低产田种植其他作物产量不够,农业成本投入居高不下的现状。 马铃薯过去一直作为蔬菜或杂粮来使用,因此,要将马铃薯由菜变粮,逐渐成为广大居民一日三餐的主食,确实还需要相关部门动上一定的脑筋。 目前,2009年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马铃薯的人均年消费量为50公斤,以马铃薯为主食的美、俄、英、德、法、加等国的人均年消费量为56公斤,而我国的人均消费量却只有37公斤。因此,将马铃薯在国内实现主粮化,我国的马铃薯消费潜力巨大。但国人将水稻、小麦及其制品作为主粮消费历史时间悠久,因此,要改变消费习惯,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要将马铃薯主粮化,必须要遵从目前国人的饮食习惯,一定要本土化,可将马铃薯制粉然后生产馒头、面条、煎饼等国人习惯的主食。因此,要实现马铃薯主粮化,需要同时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将马铃薯加工为全粉,普遍添加于面粉中使用,再生产馒头、面条等国人喜欢的主食,既实现了马铃薯主粮化,也提高了国人主食的绿色健康度。 总的来说,要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其核心是要提高全民的马铃薯消费水平,主食当然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不管你蒸煮炒炸,只要增加了马铃薯的消费量,在笔者看来,就是实现了马铃薯的主粮化。当然,因为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实现马铃薯主粮化当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而要制造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的马铃薯相关主食,也还需要很多的智慧。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