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粒腐病由多种真菌性病原浸染引起,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刀菌、层出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瑞孢菌等近20多种霉菌源。这些真菌复合体可以产生几种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和估马菌素,其中以黄曲霉素最为有名,它能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而且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伏马菌素含量高的玉米会增加食管癌发病率。

因此,玉米穗粒腐病是一个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病害,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也最大。 感染了玉米穗粒腐果穗及籽粒,会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暗褐色、黄褐色的各种霉层,他们是病原菌的菌体、分子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被害玉米粒无光泽,不饱满,质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的菌丝所充塞。因此,此种玉米营养物质已被消耗殆尽,用作饲料时毫无营养价值,而且适口性极差,会导致猪食欲下降,降低抵抗力,导致猪生病。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时期为蜡熟期及仓储时,在多雨的年份,湿度高易引发玉米穗粒腐病。 因为穗粒腐病浸染病原菌太多,防治难度大,因此,目前对于玉米穗粒腐病的防治重点还是在预防上。一是选择对穗粒腐病抗性较强的品种种植,二是田间适时收获,尤其遭遇西南阴雨连绵的天气时,成熟时一定要及时收获,三是在仓储过程中做好通风,及时晾干。 目前,根据云南现代玉米产业体系病害防控室的报告,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发病率有提高的趋势,因此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