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青枯病又叫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世界病害。发病时玉米整株叶片脱水,最后整株干死。拔出玉米的根可以看到在根茎节,玉米茎秆枯死。玉米植株叶片不失绿,穗子下垂,籽粒成熟不好,干瘪且不易脱粒。玉米青枯病对玉米危害极大,因其发病速度快,玉米整株枯死一般在3-5天,病害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因此会造成玉米的大幅减产。 玉米青枯病的发病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温高湿。降雨量大,如果玉米种植地块排水条件不好,造成田间积水较多,加之玉米乳熟期一般在7-8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较高的月份,就会造成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大量生长繁殖,侵染玉米造成病害。 二是玉米植株抵抗力下降 。此种病害一般在幼苗期不易发生,因为玉米苗期抵抗力强。而玉米到了乳熟期后,植株生活能力下降,对病原菌的入侵抵抗能力变得弱,此时极易发生病害。 三是玉米连作造成土传病害的加重。玉米连作会导致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活数量大大增加,为来年玉米大量发病埋下隐患。

那应该怎样防治玉米青枯病呢? 一般来讲,应加强预防的意识,因其病害发生快,出现后再治难度大,成本高,效果也不太理想。 
首先是要做好玉米田地的排水。今年雨水较大,会造成田间湿度高,一旦温度急剧上升,即给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良好的外部生活条件。因此,要做好排水工作,不给病原菌好的生长条件,减少侵染的机率。 其次是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栽培中多施用钾肥。钾是品质元素,在施用时可提高玉米籽粒的品质,同时也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玉米身体好了,自然就能少得病。 第三是要减少玉米连作。在合适的条件下,采用与其他作物合理轮作的方式来减少土壤病原菌数量。同时在已经发生青枯病的地块,要焚烧病残体。 万一真的零星发生了玉米青枯病,在第一时间拔出发病的植株。然后可施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400毫升。发生植株较高时,一般很难再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