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买块豆腐都要凭票的年代,我们很少有零食吃,都是靠着山上的野果子,度过儿时的童年。而一种叫“苦籽”的果实,算是能让我们不用凭票,就能吃到豆腐的一种“美味”。所以到现在,一直都记得它。 
“苦籽”,在村落边、山坡或是山林里都有生长,每到秋天,苦籽就熟了,成熟后的苦籽数量很多,像谷穗一样,秋风吹过,便会撑破它那层外皮,一个个的从树上掉下来,有点像带壳的莲子,是棕黑色的。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捡“苦籽”是件很快乐的事儿,背着篮子上山,多少是肯定会有收获的,捡来的“苦籽”,便可以做出一种豆腐,带点涩味儿,但在那时候,也算是一种“口福”。 
捡来的苦籽,先放在太阳下面晒得果壳裂开,剥出白色果肉,浸泡一个晚上,再用石磨磨成糊状,就可以倒入铁锅里,边加水,边搅拌,等到它凝结成胶状体后,用大勺子舀进木盆里。等到彻底凝固,就可以用菜刀切成块,放进清水里,就成了“苦籽豆腐”,只不过口感稍微有些涩。 
只不过,现在很久没有吃到过“苦籽豆腐了”,倒是依旧记得以前跟其他小孩子结伴上山去捡“苦籽”的那些时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声明:文章中文字内容属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媒体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田园互联“,【微信用户想了解更多田园故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田园互联】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