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村大学生必须是个“百事通”,否则你回村里,绝对混不下去
2016-09-04   来源:衡水农批网  作者:大畏高怕飞   字体:【 】  浏览:72次   评论:0

现在的农村,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为了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人们千方百计的都要把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去上学。单从这一点来看,农村对教育的观念也算是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主要是来自于上一辈人通过外出务工,感受到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苦恼,所以不管再怎么省吃俭用,都要让孩子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而另外一种影响人们观念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村子里那些“先知先觉”的大学生效应。这些年,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村子里不再像以前只有寥寥几个大学生,而通过那些早期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找到好工作,有了好生活的对比影响后,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像其他人一样,也能有个好前程。

不过,在农村,虽然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好工作,或者是没有考上公务员获得一个“铁饭碗”,经常遭到人们的非议。尽管如此,大学生在人们的观念里,仍然是神圣的,认为大学生是无所不能的,不仅要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还要写得了文章,种得了地。反正是十八般武艺,必须样样精通,但凡有一样做不了就会被人们所嘲笑:哎呀!你这个大学还真是白念了。

所以,在现在,做个大学生很难,做个农村的大学生更难。在过去,因为农村大学生少,一个村子里没几个大学生,他们作为村子里最有文化最有知识的人,谁家电视坏了,都要请去帮忙修一修,谁家买个洗衣机不会用,也要请去帮忙看一看,要写个信、抄个经文、算算账啥的,都会去找这些大学生帮帮忙。而过去的大学生,由于教育背景不同,所面对的环境不同,涉猎的知识也很多,基本上都能三下五除二的帮忙把问题给解决了。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映像,大学生都是无所不能的,否则你还叫什么大学生啊!

但今天的大学生,小编作为一个算是从村子里出来不早也不晚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认为在知识涉猎上,较为单一,只对书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农村的很多传统习惯以及传统知识不了解,面对于人们的各种请求,帮不上忙,解不了困。常常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被人们所嘲笑,而一个会修家电、会写能算的中专生就要比一个“啥都不会”的大学生要受人们欢迎得多。在这种环境之下,农村大学生做不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百事通”,根本在村里就混不下,就要被人们所嘲笑。所以,在农村,做一个大学生很难。

在农村做一个大学生的难处,不仅需要做一个“百事通”,而且还会经常遇到一些“高处不胜寒”的人际交往尴尬。在村里面,面对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如果说话稍不留意,没能很好的和大家打成一片,就会受到其他人的反讽:你有文化嘛,我们这些没文化的那懂得了,跟你尿不到一块儿。

因此,我们农村出来的很多大学生,如果没能很好的转换好角色,就会很容易被人认为你是在装鬼,就要受到来自于小伙伴、亲戚、邻里等等的排斥,融入不了自己曾经生活的圈子或者环境。所以,我们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学好知识文化很重要,但是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否则,你将会适应不了自己曾经的生活。

想必有这种苦恼的,在当下很多80后、90后中的农村大学生中都较为突出,因为他们在过多的学校教育之下,较少的接受“乡土传统教育”,对于农村的很多实用型技巧掌握不透,面对人们的各种请求帮忙时,做不来,做不了,经常被嘲笑。这一嘲笑不要紧,还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好的映像,读个大学有啥用,连个电视机都修不了。

同时,还有来自于不适应的人际环境和没有找到体面岗位的时候,让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害怕回到自己的家乡,害怕遇到熟人,每次回到家里,都会匆匆逃离。很少有一部分人在不顾别人的嘲笑之下,回农村创业,但总受不了来自于人们的冷嘲热讽不得不选择放弃,只有少量创业成功以后的,才会被人们刮目相看:果然是个大学生。

所以,对于我们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一定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丰富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多学习各种生活技巧,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多多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忍受得了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要不住不下的城市、回不了的农村还真会发生在你身上。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听故事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ags:农村大 须是个 责任编辑:大畏高怕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那些农村人可以进.. [下一篇]为什么农村发展这么慢,原因不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