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笑人穷、恨人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想说说现在的农村的现状及普遍心理,这里的“笑人穷、恨人富”其实就是根深蒂固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在作怪的结果。这似乎是当下农村最为不正常的一种普遍现象,凡是外出务工多年的人,再回到农村,都会对这种现象极为不适应。 
比如说,当我们回到村里的时候,总会被问到开啥车回来的啊?工资几万啊?当啥领导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说其实我在外面混的并不好,一日三餐都成问题,马上大家对你的态度就会是180度大转弯,看你的眼神都不知道是怜悯还是取笑。而当你很骄傲的说你混得有多好多好时,别人马上就会说上几句不屑的赞许,当着面夸你多好多好。可当你不在场时,马上就会说些什么“三穷三富不到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你看他能高兴到几时之类的话。 
这不是小编在这里胡说八道,但凡从农村出来的,在回到农村老家后,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穷了会被笑,富了会被人恨,人人都希望你过得比他还惨,这样他心理才会舒畅。这也是小编亲身经历过的,每次都不喜欢回家后扎堆聊天,总感觉有些不适应了。这可不像小时后的老家了,小时候总感觉人们都很淳朴,总不会存在被人揶揄或者背后诅咒的情形。所以,现在每次回家,像咱这样混得不咋地的都是希望早日逃离。 
为什么农村会变成现在这样,小编也在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说咱农村人变得不好了,而是一个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一种心理过渡,也就是在人们从无到有以后,从同一起跑线上形成的追赶或者攀比心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出发,你并不比我聪明,也没我吃苦耐劳,为什么你有的我没有,因此为了显示自己其实也不差,就会在你有的同时,我必须有。而当你有的高度和数量上我追赶不上时,那我就只能“恨”了,而当你比我还不行时,我就算不嘲笑,也会比你更有优越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兄弟只望兄弟穷,亲戚只望亲戚好”,为什么大家都是一样,你凭什么就比我好的缘故。 
而为什么城里就不存在这种现象,两个原因,一是城里人互不认识,跟你比有啥意思,这种攀比就只能在熟人之间,而作为“熟人社会”的农村,当然有攀比的土壤,不和你比和谁比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城里大家都从事不同的行业,都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可比性。 
而农村就不一样了,在过去还不能外出务工的时候,大家生活水平都一样,也就没有来自于攀比的烦恼。而到了当下,很多人在外出务工以后,通过自身努力,变得富有了,而大家都同时外出务工,你凭什么就比我混得好,所以就各种的羡慕嫉妒恨。 
这就是攀比的效应,所谓的攀比效应就是指某种东西在同一条件下都能获取到时,而当别人获得了,那我也应该获得,就算这东西对自己没多大用处,我也不应落在你后面。比如说像当前的农村,一家祖坟修得比一家大,一家酒宴比一家办得有场面,就是这种攀比效应在作怪。 
而这种攀比效应主要是基于同一条件下的群体才存在的情形,而农村恰好就有这种土壤。在农村,人们的生产方式不仅单一,而且生活方式封闭,这种环境之下,大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极具相似性。在这种相似性极高的环境之下,要突出个体的差异性,就会在某种行为或者某种物质上比别人更据优势。因此,人们需要用被夸大的虚荣心来“鹤立鸡群”,从而出现不正常的攀比现象,期望达到少数人才能享有的荣誉地位与身份,获得人们的尊重。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农村会出现“笑人穷,恨人富”的一种社会心理原因吧!在中国几千年的“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传统观念里,农村更不可能绕过这种攀比心理的阶段。但不管怎么说,真心不希望农村变成这样,要不农村还真回不去了。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一个只说我们农村人故事的“大杂院”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