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农民工最大的尴尬,不能回农村,而又不愿放弃农村
2016-08-25   来源:广元农批网  作者:灵道大人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让世人为之惊叹,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此极为不协调的就是广大农村仍然贫穷落后,因此,有人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此国家于2005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通过十年的建设,到目前,我们的广大农村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住房上、交通上、电讯上、饮水上……的变化,完全可以用惊人两字来形容。

尤其是在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农村的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纳入一盘棋,一改过去农村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环境差的面貌,使农村越来越美。在贵州,就曾提出了要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求,即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通过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广大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美好愿望转化为改造家园的现实。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让农村的环境美起来了,甚至比城市还要宜居。

在这里也给大家说一个自己的故事,在五年以前,我就不太爱回农村老家,每次回去都要走很远的山路,一到下雨天,路上的泥水可以把鞋子全部淹没住。回到家里以后,因为没有水源,家里还未装上自来水,需要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反正条件很艰苦,但逢年过节又不得不回去看看亲人,而每回一次,心里就痛一次。为此,当初还曾立下誓言,一定要找钱把路修好。这些年,政府通过一事一议把路修通了,还在村子背后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整治,所有的道路都硬化可以通车,出行条件比以前舒服多了。村子里的住房也统一风格进行了改造,像极了城里的别墅,村子背后的山上是十年前的退耕还林地,如今林子也长大了,环境变得很美很美,空气很甜很甜,现在每次回家都不想再回到城里。

相信现在的农村,除了那些较为偏远,环境较差的地方,在基础设施上还没有得到较大改观以外,大部分的农村已经很美了,这种美在城里找不到。然而,农村虽然很美,家里的房子也建得很漂亮,生活上虽说与城市相比还差一截,但也还过得去,可人们依然不会选择在农村生活,导致了现在的农村除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外,就是留守妇女了。平时基本上见不着几个人,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热闹一阵子。

现在,尽管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在政策上要优越得多,可以说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较值钱,但人们不愿放弃的是农村的户口,但并不愿放弃城市的生活。而当要让其变为市民时,又很少有人愿意成为城里人,这就是当前农民的尴尬,农村的尴尬,不愿回农村,而又不愿放弃农村。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尴尬,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也就是我们农村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人居环境整治上得到了翻天腹地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上、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上依然跟不上步伐。比如说农村的基本医疗、教育水平、公共卫生、养老服务、就业保障等基本上还处于解放前城市里的水平。这就导致了人们宁愿背景离乡,被迫抛家弃子来到城市,目的很简单,为了城市里公共服务,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水平。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乡镇企业不发达,农业生产水平低和生产环境差,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就近就业或者从事农业生产达到致富的目的。在农村没有更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的情况下,也就只能转移到城市寻求就业岗位或者打点零工获取收入了。

而还有一部分人,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哪怕是抛家舍业也要想办法把孩子送入城市里的公办学校读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小编老家就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了孩子读书,男的到大城市务工,女的到县城租房子带孩子读书,而农村的很多学校因为没有生源不得不被迫停课,很多校舍也因此被闲置。

这就是当前农村的景象,环境再美,人们也没那“福份”长期享受,一年四季不得不到城市谋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看两天,节日一过,马上就得极为不情愿的卷铺盖走人,好像农村并不是自己的家一样。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一个只说我们农村人故事的“大杂院”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ags:农民工 能回农 农村 责任编辑:灵道大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什么农村的山上会经常出现“鬼.. [下一篇]为何现在农村都在“笑人穷,恨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