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我们是不是把城镇化理解错了,农民不搬迁入城,同样可以城镇化
2016-09-14   来源:景德镇农批网  作者:嘉音   字体:【 】  浏览:59次   评论:0

在当前,有的地方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到城里购房,在城里安家立业,有的人说这是要逼农民上楼。而随着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越来越值钱,出现了大量的逆城镇化现象时,又有人出来说这种现象不正常。其实不管农民是愿意进城还是不愿意进城,我们都应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想住农村就住农村,想住城市就住城市。

过去,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差距大,农村不管是在公共服务还是从业条件上都比城市要差,使得人们以变为城里人为荣,为了一个“农转非”可以说是什么方法都想尽。而现在农村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从业条件较过去也有所改善,再加之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人都愿意保留一个农村户籍,但依然选择入城市就业,可就是不愿意选择搬迁进城市民化。

不管农民愿不愿意入城,城镇化依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不过速度和质量上有所差别罢了。因此,在我们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后,有的地方就单纯认为只有造城、只有人口市民化那才叫城镇化。因此圈地造城,引导农民进城购房等等,但其配套设施又跟不上,农民进城以后难以融入城市,这样粗放型的城镇化并不被农民所看好,才导致一波波的逆城镇化现象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这个跟我们理解的城镇化概念有关系,过去我们理解的城镇化是建房子,修马路,让农民搬迁上楼,这就是城镇化。当然这样将城镇化理解为农业人口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农村人口集中向城镇转移,使得城镇人口比重占比大,非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生产总值,这并没有错,只不过有些片面了而已。

其实城镇化不仅仅是地域空间和人口结构的城镇化,它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还要包括农村社会的城镇化,农村环境的城镇化,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而不只是建设城市才叫城镇化,把农村建设好了,同样是城镇化。

所以从这种含义上来理解,城镇化就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不分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农民自愿选择向城镇转移,居住空间由传统村落逐渐向城镇转移;二是通过在农村发展非农业生产,将农民就地从农业产业中转移到二三产业之中来,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统一城乡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的居住环境达到城市水平;三是逐步提升农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和城里人一样,两者之间只有居住地域之分,没有社会地位高低贵贱之别。这样让农民就地城市化,形成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统一,最终完成城镇化。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实现农村城市化,就得让农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城市的生活。

这种理解是不是有点理想化了?呵呵,我也认为有点理想化,毕竟我们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太大了,一是当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较差;二是农业从业条件太差,现代化农业暂未形成;三是农村二三产业薄弱,解决不了从农业产业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是农村各种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里差距一下子难以拉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在一两代人之内难以达到城市的水平。

因此,从当前我们的实际来看,这种就地城镇化还是有点理想化了,但总得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要不能进城的都进城了,不进城的咋办。所以实现农村城市化虽然任重道远,但目标应该要明确。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听农记说咱农村人的故事

Tags:解错了 农民不 责任编辑:嘉音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都是富人治村,原因有.. [下一篇]除了玉米不贵,玉米的这些部位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