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农民种植小麦也能够自给自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粮食种植积极性。今天就带来农民如何种植小麦能够做到真正的超高产。 
一、小麦播前准备 小麦种植要做到超高产,准备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就应该选择很好的优良小麦种,通常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如果是前茬种植玉米的地块,要结合收获将秸杆粉碎还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施足底肥,一般要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4-5吨,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钾肥20公斤,硫酸锌2公斤。氮肥要在犁沟深施,磷肥部分底施部分撒垡头(70%掩底、30%撒垡头),有机肥、钾肥及锌肥于犁前混匀撒施。 小麦种植前的整地要采用大拖拉机深松或深翻,深度25厘米,深松后撒肥旋耙两遍(深翻的先撒肥),除净根茬,粉碎坷垃,再用土耙锁耙两遍,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种机播幅宽度,打好畦田待播;土壤的含水量为:沙土16%-18%;两合土18%-20%;黏土20%-22%。 
二、小麦播种 1、土壤和种子处理 一般为了小麦种植后休闲散黑穗病、根腐病、颖枯病、全蚀病等土传病,一般常可选择3%噁醚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地下害虫的防治,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拌种,后者可兼治鼠害。 2、适期适量播种 针对不同的小麦品种有不同的终止时间。半冬性品种应于10月5-1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10—12.5公斤;如播种弱春性品种,应于10月15—2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10—12.5公斤。若播期推迟,应当加大播种量予以弥补,每晚播两天,加大播量1斤,特别强调的是,小麦播种行距不要超过2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 
三、小麦田间管理 (一)冬前管理 小麦在播种后10天左右,要针对出苗率低的地块,应立即以小水轻灌,促进齐苗。在冬天来临之前,要及时灌好越冬水,冬灌时间以日平均气温降到4—5度,日消夜冻时浇越冬水为宜,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 (二)翌年管理 第二年返青后适墒及时中耕,深度3—5厘米。为了保证小麦的生长旺盛, 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于拔节末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1厘米以上时)追施尿素20公斤,追肥方法要结合灌溉深施。中后期要结合“一喷三防”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3--5遍(每隔7天一遍),每次亩用量3--5两。在抽穗、扬花、灌浆三个时期保证供水。 同时在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麦蜘蛛、麦蚜。小麦纹枯病每亩可用丙环唑20—30毫升、12.5%烯唑醇20~30克、志信星12~32克加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5天一次,连用两次;小麦全蚀病在拌种基础上,在返青期和拔节期要进行两次灌根。每亩每次用蚀敌粉剂100克或20%三唑酮50~100克或12.5%烯唑醇50~100克,加水80~100公斤,顺麦垄灌于小麦基部。 冬前未化学除草的麦田,于小麦拔节前施药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发生田选用噻磺隆、苯磺隆、2甲4氯等进行补治(10%麦镰10克/亩、或10%巨鑫可湿性粉剂10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发生田选用6.9%噁唑禾草灵乳油(6.9%骠马乳油)40-50毫升/亩,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抽穗扬花期防治重点是麦蜘蛛、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麦蜘蛛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8~1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7-10天喷药一次;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8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关键时期是齐穗至始花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杀虫剂、杀菌剂混合用药,加入叶面肥进行“一喷三防”。重点控制麦穗蚜、白粉病、叶枯病、一代粘虫等。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每亩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为提高防效,可用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 
四、小麦适时收获 小麦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未期,机械收获要一条龙作业,保证质量。掌握以上种植技术,就能够保证小麦亩产在750公斤以上,从而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