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年少时为了求学远走他乡,长大后为了事业在外漂泊,而留守家乡的父母就成了社会发展之殇的空巢老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指出,农村空巢老人已超50%,而近20%老人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 1.活到老,干到老农村老一辈的父母,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人,他们劳动惯了,根本也闲不住,上了年纪照样在农田里干活。 
为了让孩子们的过得幸福,一辈子真是什么苦都吃过,头发花白了, 还在不辞辛劳地干活,想着为在外拼搏的孩子们攒点钱,给孩子在城里买个房子,减轻一些负担。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养育孙儿,一老一小为伴
尽管远漂一族们为了工作兢兢业业,但大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高房价和户籍政策,让很大一部分人的小孩不能在身边读书,把子女留在自己父母身边就成了很多人无奈的选择。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就这样相依为命的生活在农村,有的时候这些孩子也成了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 但老人渐渐上了年纪,多少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3.倚门而立,满眼尽是孤独还有更多的老人,他们已没有了劳动的体力,也没有孙儿的陪伴,乡里乡亲也多是同样的空巢老人。 也许更不幸的还有身体上病痛的折磨,但对他们而言,孤独也许才是最大的“敌人”。 
他们最大的期待就是子女回家的那几天,就算忙前忙后也要为儿女做几顿好吃的,或者就算是远方的一个电话也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天,但更多的时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和孤独。 鸟知反哺,羊知跪乳,回不去的农村还有生养我们的父母。偶尔关掉微博、微信,给远方的父母打个电话,也许这是他们一整天唯一的期待! 作者:牛郎星(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