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期,中国蚕桑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桑蚕业由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 
广西农民将采下凉干的桑叶投喂桑蚕。 从1995年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传统蚕区桑园种植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特别是四川省,导致全国桑园面积较大滑坡。为推动蚕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巩固我国在世界蚕业界的主导地位,2001年国家提出了“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据统计,2012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4省产茧18.44万吨,占全国34.9%;西部5省产茧40.13万吨,占全国62.02%,其中广西25.6万吨,占全国39.57%。 进入21世纪后,广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桑蚕产业发展,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30万亩、发种85万张、产茧2.9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3.16%、6.04%、6.19%。此后每年以30%以上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每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广西桑蚕种饲养量达310万张,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19.8%;2005年,广西桑蚕茧产量达14.85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24.4%;2006年,广西桑园种植面积达180.6万亩,又创全国第一,占全国14.34%;2010年,广西桑蚕丝产量也一跃位居全国第一,总产量达到1.82万吨,约占全国19%,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茧丝主产地。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如今的广西,早已成为“新丝绸之路”起点,担当着传承中国蚕业和丝绸文化的“桥头堡”。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现代化缁丝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