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观刈麦》,活脱脱把农村五月份的大忙情景描绘的淋漓尽致。“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历五月这个季节恰好是小麦抢收之际,所以无论大人小孩,都忙得不可开交,“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就连那带小孩的女人,也要背着小孩参与到小麦的抢收之中来,“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一只手捡拾地上的麦穗,一只手还得扶着悬挂在臂膀装麦穗的箩筐。 
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农村并不只有抢收小麦这样一件事,还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要乘着稻田里有雨水,赶快把秧子插了。另外,春天播种的玉米、大豆等春播作物也正处在除草、施肥的季节,土豆也要在这个季节抢挖,许多蔬菜瓜果也是在这个季节移栽。所以农历五月,恰好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因此白居易才如此感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为什么“五月人倍忙”呢?因为已经进入芒种时节了,所以我们可以把芒种理解为“忙种”。但实际上“忙种”也非忙着种,除了稻谷需要在这个时节插秧外,其他的不是收就是管。从“收”的方面来看,五月要收的农作物,在北方应该主要以小麦为主了,而南方,在一些马铃薯种植区,就是以马铃薯为主。从“管”上来看,这就多了,很多春播的农作物,在这个季节都需要加强管理,及时除草施肥。 
由于现在留守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人孩子妇女,青壮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所以在这个季节,留守下来种地的老人,大多都在超负荷的劳作。有的年轻人也会在这个季节,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回家帮忙抢收抢种。但也有的为了在外务工多挣点钱,放弃回乡帮忙的。 
不过在这个季节,恰好端午节来临,也是插秧季节,所以选择回家过节的小伙伴,必须要做好回家帮忙插秧的准备了。只要在这个季节回到农村,你会看到“男人栽秧,女人刈麦,打锣卖糖,各有一行”的大忙场景。这样火热的场面,也由不得你不投入到“忙”的场景中去。 但就算再忙,端午节的来临,人们也会选择放下手中的活,准备过节。端午节应该是除了过年外,举行活动最多的一个节日了。不是忙着赛龙舟,就是忙着包粽子,也或者忙着采艾叶、挂菖蒲等等,尽管放下了田里的活,但为了节日的欢庆场面更加浓烈一点,总少不了人们忙进忙出的身影。 
而这种忙,却忙的心里舒坦,忙得有劲。记得以前,每年都比较喜欢这个季节了,虽然每天放学以后,不是帮着除草,就是帮着施肥,有时也会背着背篓上山割草喂牛,但总觉得心里特舒坦。或许是经历了春播时高强度劳作后,在这个季节能从事强度稍低一点的活,可以缓缓神。也或许是这个季节最具生机,每个地方都是绿油油的一片,最能让人心情舒畅了,所以干起活来就特别得劲。 
当然了,作为小孩子来说,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当然是来自于山野之外的野味诱惑。农记的家乡在多山的黔西北,那里的山坡上生长着各种野味,我们当地将其称之为“莽莽”,也就是所谓的覆盆子。有“白莽”、“栽秧莽”、“乔饭莽”、“鸡屎莽”、“牛角莽”、“酸糖果”等等,有乔本的、有草本的,不管是田埂土坎,还是坡头山腰,到处都能寻找到这些吃起来有些酸甜,也有些清香的野味。 所以,在这个季节,不用大人们特别交代,每当放学以后,都会邀约几个小伙伴或提着镰刀,或赶着牛羊,到了恬静的山林时,一边干活,一边寻找,每次都要吃个肚饱牙酸才会乘着太阳未下山时赶着牛羊回家。 
而大人们,始终一直在忙的节奏之中,根本来不及对这些具有一定诱惑力的野味多看上一眼。他们不是在去往田地的路上,就是在田地里弯腰除草插秧施肥,只有在中午太阳过于炙热或天黑以后,才会停下自己忙碌的身影。 农历五月份的农村,是一个最具生机的时节,也是一个最为忙碌的时节,不是为了收获,就是为了下种,最终都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收成。正因为有了这个“五月人倍忙”的季节,最后才能在秋收之际有一个喜悦的心情。 文|山魈 喜欢就点击关注农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