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小龙虾的热度似乎赶超了天气。统计显示,小龙虾已经成为我国餐饮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的单品,堪称“国民夜宵”。半个月前落幕的江苏盱眙龙虾节上,3万多人一夜之间吃掉了35吨小龙虾。中国的小龙虾饮食店已达1万7千多家,是肯德基中国门店数量的3倍。  多方力量捧红小龙虾其实,并不是每一种食物都可以轻易流行起来。小龙虾,为什么这么“火”?是多方力量一起努力,才捧红了小龙虾。 
富民产业 小龙虾一直是重要的富民产业。在盱眙,龙虾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7年,从今年开始才完全由企业全面承办。不仅江苏、湖南、湖北等地给予了大力扶持,现在这一产业甚至北上天山要在新疆扎根兴边。 
互联网重塑 另外,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到以小龙虾为主打的餐饮企业,助推了连锁门店迅速扩张。更多看好这个市场的创业者正涌向农村,借助互联网重塑小龙虾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流程。  提防“虾贱伤农”小龙虾产销两旺固然可喜,但行业发展仍存在隐忧,生产标准化、产量“大小年”、市场竞争激烈,小龙虾也有可能遭遇“市场地震”,要提防“虾贱伤农”。 
小龙虾生产难以标准化 小龙虾生产标准化一直是个大难题。要么养殖规模上不去,统一标准没意义;要么规模上去了,跨地域标准又难以统一。生产不能标准化,也制约着小龙虾销售的互联网化。有食客反映,在电商平台上买到的小龙虾与宣传描述不符。 
难逃“大小年” 作为农产品,小龙虾也很难逃避产量“大小年”的命运。随着近几年行情火爆,越来越多的地区鼓励养殖,小龙虾市场需求可能很快遭遇饱和。如果不予以引导节制,小龙虾过剩也可能像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一样导致“虾贱伤农”。 
可能遭遇“市场地震” 同样脆弱的还有产业发展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以次充好等行为如果无法有效防范,小龙虾也有可能遭遇“市场地震”。如何完善制度标准,规范行业市场发展,正成为“小龙虾热”之后,各方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小龙虾热”给产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大家也要做一番“冷思考”。像小龙虾一样,量大面广的农产品,在产业发展及市场环境中仍面临各种制约,迫切需要解决相关矛盾,才能让农业促增收成为常态。 实习编辑:曹越 编辑:孟然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