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讨论句句诤言期望热切
2006-11-08   来源:信阳农批网  作者:272   字体:【 】  浏览:30次   评论:0

加快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阳江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讨论句句诤言期望热切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昨日隆重召开,建设和谐社会是与会人员热议的主题。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分配,从治安维稳到社会管理,从思想观念到社会风气,讨论深入而广泛,真诚而中肯,句句诤言,饱含着对构建和谐阳江的热切期望。

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基础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川:当前我市仍是欠发达地区,要解决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要靠加快经济发展。要加快发展,必须解决好一些影响发展与和谐的关键问题。比如在征地上引起的非理性群体事件,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种解决处理的机制,做到哪一级能够处理好就在哪一级解决,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避免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在处理征地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时,要做到依法依规办事,充分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运带: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层重要的含义,就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能只看重GDP这一项指标。如果单纯讲GDP,我们当然无法同珠三角相比,但我们的环境相对而言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这是我们的优势。社会要和谐,不能只讲金钱而缺少幸福和愉快的感觉。阳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能走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城区委书记冯桂雄:全会报告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阳江建设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报告重点突出,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来部署,提出了坚实物质基础,充分关注民生,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江城是阳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全会精神,任务很重,但我们一定要抓好落实,决不能拖全市的后腿。不仅要在经济上打一个翻身仗,还要配合市委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包括关注民生、保护环境、弘扬漠江文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湖卓:作为欠发达地区,阳江要充分发挥好后发优势,其中,生态环境优势是很重要的方面,应通过建设生态县(市、区)乃至生态市,使我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走在前列。
阳东县委书记李日芳:发展是第一要务,阳东要在和谐中求发展。一是提高发展意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发展速度。阳东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工业摆在主要地位,突出抓好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等。二是强调和谐发展。阳东立足“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做到各方面和谐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发展氛围。

加快发展工业放在第一位

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少春:就阳江实际情况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这是构建和谐阳江的基础性工作,解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都离不开强大的财力支撑。过去,阳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比较,阳江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其关键原因是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抓发展的关键是抓工业,抓工业的关键是抓招商。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患上投资饥渴症,避免重复珠三角走过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路子。
副市长李业明: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珠三角产业转移这个难得机会,发挥我市在信息、交通硬件设施的优越优势,着力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等软投资环境下功夫,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将阳江打造成为外来投资者的乐土,阳江工业的大发展,将指日可待。
市政协副主席陈潮雄:阳江目前经济总量较少,底子薄弱,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例较高,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工业。我市有7个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的土地资源充足。要有务实的作风,真正把发展工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抓工业的力度要有所突破,市委、市政府应抽调部分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到工业园区,深入调查研究,与企业家交朋友,力所能及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维:近几年,核电、火电等能源项目相继落户阳江,为我市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省共有90个工业园区,平均每个地级市不够5个,阳江就占了7个,工业用地指标充足,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发展经济关键是抓工业,应在加快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

公平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市委副书记邹继海:建设和谐社会,当前首先要解决贫富不均问题,最深层次的又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但和谐社会的建设,绝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而包涵思想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从各县(市、区)、各部门到每一个个人,都是阳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子,应当积极参与,多做贡献。领导干部必须担当表率,走在前列。相信经过10年左右时间,阳江经济更加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到时每一个人就能更加切身体会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毅:对待群众,我们首先要带着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法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法和谐。带着实惠对待群众,要千方百计为百姓谋利益,法律上规定的利益,我们要足量给他们,法律没有规定的,我们要量力而行地为群众创造利益。当然,我们也要带着法律去对待群众,没有法律就不可能有和谐。对于一些恶意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和谐的人,我们要用法律手段予以制止甚至制裁,保证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副市长韦丽坤:发展经济也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利益共建、共享,收入分配公平公正。

营造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市委副秘书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连福:和,就是和睦共处,全社会有一个心平气静的氛围。谐,就是统一,如音乐家指挥一支乐队,韵律协调。和谐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人和环境、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因为当今社会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贫富差距大,城乡差别明显,分配和就业不公平,法制建设有待提高。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观念上,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和谐理念。措施上,要加快阳江经济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得更大的发展。管理上,要提高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叶光沛:党报要致力于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陈小川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闻媒体要学会做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既要讲政治导向、新闻纪律,又要讲新闻规律和宣传效果。党报是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报要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积极作用,必须强化正面报道,要让正面报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党报也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和抨击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不良现象。

治安稳定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市委常委、秘书长关则双:构建和谐社会,是广大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全社会的心声。阳江这几年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狠抓社会治安,老百姓安全感普遍增强了,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郭少波:治安稳定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经过严打整治,目前全市社会治安总体上平稳,“双抢”案件下降90%,平均每天“双抢”发案1.8宗,全市治安进入良性发展时期,得到省公安厅的肯定。但是,阳江治安还有深层次问题,突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毒品犯罪严重,盗窃摩托车犯罪比较突出,赌博违法犯罪比较突出,黑恶势力问题比较严重,黑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下一步加大力度进行整治,净化社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黄雄: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处理的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案件总量减少了,说明社会治安好转,恶性案件减少。会后,全市法院系统要组织广大干警,认真学习陈小川书记的讲话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狠抓审判执行工作,特别要进一步提高公正司法能力、结案了事能力和调解能力,为贯彻中央、省和市的会议精神,促进阳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为阳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法制局局长梁超明:阳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还不很牢固。全市社会治安变化很大,对老百姓来说,社会治安稳定与自身最密切。希望市委市政府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继续保持力度,实施高压严打。法制部门将继续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
市政法委副书记张继洲: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建议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建设。要大力开展城乡治安建设,通过街道电子眼和车载、银行报警系统等手段完善技术防范建设。

狠抓落实合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市政协主席周裕光:构建和谐阳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市委已经明确构建和谐阳江的目标、思路和任务,最关键的就是实干,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近年来政协致力于抓好沟通党委、沟通政府、沟通社会各界等工作,为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成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遗留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依然突出等,这些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要解决好这些难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要努力缩短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的投入,工业要反哺农业;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和土地、山林纠纷。
副市长梁本佳:构建和谐社会,教育要优先,教育的和谐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倾斜。以阳江为例,全市大部分学生都在农村,但农村的师资力量却非常薄弱。要改变这种现状,要首先从提高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入手。
市建设局局长谢丰喜:阳江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应该说,市委发展思路清晰,定位明确,找了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还包括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等等,全市上下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和谐社会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部门单位、每个家庭、每位干部的事情,只能上下同心形成合力,才能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Tags:全会讨 责任编辑:272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 [下一篇]阳东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揭秘之三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