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步伐 建设和谐阳江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分组讨论热议阳江发展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昨日召开,与会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人员认真听取全会报告,在分组讨论中热议市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就如何加快阳江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与会人员认为,市委书记陈小川和市长林少春的报告客观、全面地总结市委过去几年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报告鼓舞人心。 阳江发展前景广阔 陈小川:目前阳江的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在去年GDP预计完成14%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还有增长的空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储备的项目较多,阳江核电、阳西火电、城区高速路出口、城南新区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可以说已经初步看到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曙光。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除了大项目之外,阳江旅游业发展仍有很大作为。这些年来旅游产业规模基本上以每年10%的幅度在递增,如果加强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加快建设,旅游发展会有大幅度提升。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阳江商贸物流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陈宜昌:去年底,全省21个地市综合竞争力评估报告公布,阳江综合竞争力由原来的三类地区第一位升到二类地区第二位,地区发展后劲排名二类地区第一名。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50强的评比中,阳江在全国287个地级市中综合排名第35位,环境排名47位,交通基础设施排名第二位。在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发展论坛上,我市被评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所有这些,说明阳江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广阔。 经济工作有新突破 苏湖卓:去年全市经济工作有两大突破。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有突破。阳江核电和阳西火电项目进展加快,丰源粮油项目复产在即,这些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吸收珠三角产业转移有突破。阳江目前已建立3个产业转移园区——中山(阳西)火炬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石岐(阳江高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还有正在引进的东莞(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等,这些园区是阳江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此外,阳江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加快,改变了市直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治安稳定,城区面貌得到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新城区的规划,为城区的发展增加了强劲后劲。 突出好中求快抓好工作落实 黄运带:去年阳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GDP增长速度预计排全省16名,各级干部要有信心,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抓好落实,群策群力把阳江建设好。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阳江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既要学习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经验,也要吸取他们的教训,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需要“好中求快”,选择好的项目,科学考虑项目对阳江未来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莫章德:市委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突出“好中求快、改革创新、和谐共进、真抓实干”四句话。大政方针确定以后,一定要抓好落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抓好落实,破除一切人为的发展阻碍。 大项目投入是确保阳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原来我们酝酿过一些项目,有些项目还是非常好的,结果得不到落实,感觉很可惜,要吸取这样的教训,找出工作中的不足。现在我们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投资大的项目,必须抓好跟踪落实,促使这些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产生经济效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岑国健:农业要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必须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阳江海产品的量比较大,超过湛江、茂名等周边市,但是产值却上不去,关键还在于价格比较低,也就是我们缺乏深加工方面的能力。谊林海达公司的成立虽然填补了我市在海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空白,但是还远远不够。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提升我市对海产品、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张继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引导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走农业向工业转变之路。我市具有较好的环境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适宜发展橡胶等工业原料农作物,应按我市工业配套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引导农村群众种植橡胶等农作物,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变我市农业的发展局面。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翁汉涛:近几年来我市干事创业的氛围比以前好多了。2002年以前,市纪委每年收到的举报信多达2000多封,近几年来逐年下降,到了2006年已下降到800多封,比2002年少了一大半。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每年查处党员违纪的案例都有二三百例,最高的年份有360例,而自前年开始已下降到100多例。这说明,我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好了,党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得比以前好多了,机关作风也有所好转。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继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要继续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争取“办一件成一件”。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事不是不能办,而是没有专心办,认真办。马村事件的成功调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件事情虽然复杂,市委下定了决心,真抓实干,敢于负责任,最终还是给办好了。可以说,只要真心实意地去开展工作,没有办不成的实事。 陈成进:我们要进一步在做优软硬环境上下功夫,争取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做大阳江经济堆头。在软环境方面,虽然目前我市在整顿机关作风,整治政务环境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个别部门办事效率较低等等。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否则阳江的招商引资工作很难有突破。在硬环境方面,要建设有吸引力、上档次的工业园区。阳江的高新园区和其它工业园区应该向清远、河源等地学习,首先把园区内三通一平等基础工作做好,增强园区的招商吸引力。 建立法治社会 建设和谐阳江 郭少波:在市委的重视和领导下,政法公安工作力度加大,社会治安基本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去年各个县(市、区)累计超过6个月双抢零报案的纪录,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海陵和阳春。去年5月至12月,全市盗窃机动车案件同比下降40%。下一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虑在市区5个主要出入口设立治安检查卡位,估计盗窃机动车案件将有大幅下降。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农村延伸,确保社会治安长治久安,让犯罪分子不敢来阳江作案,来了也不敢作案。 李日芳: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突出法律的权威。目前在我市,特别是在基层,在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上访,我们对于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要积极的依法依规处理,但是,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依法办事,依法处理,要树立法律的权威。 大力扶持本地企业发展 陈家礼:近几年阳江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发展在全省仍是排头兵。但目前来看,阳江求发展,不能仅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还要加快培育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为其拓宽发展空间。 据了解,阳江有不少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苦于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其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金融部门在感叹“难贷款”的同时,企业却在埋怨“贷款难”,我市很大一部分贷款流向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企业。如果银行等金融企业能够给阳江企业或好的项目提供更宽松贷款空间,将给本土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 本报报道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