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县津浦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董诗明 通讯员/任汝光
虽然是酷暑,这里却绿树掩映、清爽宜人。虽然在农村,这里却道路宽阔、面貌一新。这就是阳东县雅韶镇津浦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津浦村干群齐心协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台阶。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一幅反映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新画卷正慢慢铺开。
精心谋划,强化党组织战斗力
津浦村委会总人口4900多人,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35名。今年以来,该村大力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津浦村,群众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村干部。”原来,村班子加强了思想作风建设,将每个干部的职责分工及联系电话都印发给了群众,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得到明显改善。
在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方面,村党支部经常邀请专家进村做讲座,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共组织党员集中学习8场次,参加人数895人次,使50岁以下的党员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一批党员不仅自己成了致富能手,还带动了更多群众发家致富。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津浦村靠海,近年来,该村在村班子的带领下,创新思路、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靠海吃海、靠海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今,该村利用海资源大力发展的鱼围养殖、吊桩养蚝、南尾白对虾养殖等传统经济项目,养殖总面积已达到1.3万亩,规模效应的增强,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群众收入。
津浦村班子还带头发展特色农业。前不久,该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成功引进了阳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北津村承包低洼易浸的丢荒田,发展莲藕种植等特色农业。与此同时,村干部们还积极推荐村中富裕劳动力到企业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
农村经济发展了,群众也越来越富裕。津浦村的干部给我们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去年,津浦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9元。
科学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生产发展了,村民富裕了,随之带来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津浦村邀请阳东县建设局对北津村的新农村建设重新做了规划。如今,文化活动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正在积极建设阶段。北津港海产品交易批发市场也在筹建中。
6月25日,炎炎夏日,又是歇晌时分,我们漫步津浦村委会的北津村,不觉走向了两棵大榕树。百年榕树紧挨着一池绿水,周边被弄得四平八正,树下有新砌的石桌、石凳,还有几位工人正忙着施工。
德高望重的陈初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里旧时的模样:好几户破烂不堪的泥砖房,房前屋后杂草重生。但眼下,这里即将成为群众的娱乐休闲中心,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生活乐园”和“议事中心”。
文明实干,办好民心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得实惠。近年来,津浦村委会突出一个“干”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惠民工程。
为支持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村里共投入资金18万多元,并坚持每年安排6万元用于奖教奖学;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电灌站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建造了北津港防护堤……
如今的津浦村,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村民们在这块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土地上生活得踏实、自信。一位村民感慨地说道:“在村班子的带领下,我们过得越来越好,日子也更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