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降准释放 三大鲜明信号
2015-02-09   来源:咸阳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53次   评论:0

央行宣布降准已经三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信息的披露,人们对降准的时机选择和背后的宏观政策意图,有了更加准确、全面的把握,此次降准越发清晰地显现出三大信号。

更显主动性

因应形势变化预调微调

观察宏观政策抉择,离不开分析政策出台的国内外大环境。而此次降准,显然是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较多变化情况下出台的。

就在中国央行宣布降准之前的一段时期里,全球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和分化:美元走强、货币政策趋紧,欧元低迷、货币政策扩张。身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中国经济,难免受到波及。

“我们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国际收支虽然经常账户保持较高顺差,但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差。”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坦言,2014年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960亿美元逆差,折合人民币出现5000多亿元的结构性流动性缺口。

此外,春节临近,节前对现金的需求量很大,也会对流动性形成一定的缺口。

流动性是银行的命根,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流动性出现较大缺口,必须及时补上。

“这种结构性缺口需要有一些政策工具加以弥补,而且不是简单通过日常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有效弥补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以使整个银行体系一次性增加足额的流动性,对冲掉流动性缺口。”陆磊解释说。

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此前一直是央行释放流动性的主要手段,情况变化后,货币政策工具必然要跟着调整。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这次降准直接释放出的流动性大约6000亿元,刚够弥补因近来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流动性缺口。“水位变化了,把蓄水池里的水放出来补充到正常水位,谈不上是强刺激。”

技术性因素之外,此次降准的大背景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此次降准属于一次预调,是在经济还未出现明显问题之前,采取的预见性和预防性措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宏观政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预调微调,再正常不过。人们对宏观政策的判断,显然需要有新的思维模式。

“降准是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因时制宜的政策操作,不能理解为是强刺激的开始。”陆磊强调。

Tags:明信号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努力适应新常态 铆住主业创辉煌 [下一篇]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昨日开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