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头伏第一天,正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但却有很少人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为什么冬天发作的病,能在夏天得到很好的治疗呢?哪些病可以治疗?而这样的治疗,又是如何进行的?中国乡村之声《乡村保健站》邀请北京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刘世刚医生做客直播间,为大家一一解开这些疑问。 
刘世刚(北京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2016年“冬病夏治”时间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冬病夏治——三伏帖,从7月17日(今天)开始。 
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夏季阳气最旺的时候,取春夏养阳之意,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措施,提高人体阳气,达到扶正固本,从而减少某些在冬春季好发的慢性疾病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冬病夏治”针对的患者,并不一定正在生病,而主要是为了预防。比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虚寒体质的患者,在夏季进行治疗以起到预防作用。现在也可以适用于妇科、内科、呼吸疾病的治疗。
“冬病夏治”到底怎么治? 经典手段:穴位贴敷 “夏治”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针灸、理疗、按摩、泡脚、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服用一些温养阳气的中药以及食物疗养等等。而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经典手段,简便易施,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是“夏治”的主要手段。 “冬病夏治”并非适合所有人 一般适合虚寒体质人群,也就是肺气虚、脾气虚等以虚寒为主的患者。如何判断体质是否属于虚寒呢?可以通过体质外观判断,虚寒体质的人一般形体偏胖,怕冷。如果自己实在无法判断,可以去医院号号脉。 
“冬病夏治”什么时候治? 每伏贴一次,三年一疗程 “冬病夏治”也要讲究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每伏贴一次,三伏贴三次,四伏贴四次,每次4至6小时。病情较轻或者为了预防治疗的患者,每伏贴一次就可以了,每年贴三到四次。而病情偏重的患者,则可以选择每伏贴两次,或者延长贴敷的时间。贴敷三年是一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就可以停药了。如果没有效果,则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治疗。另外,治疗的效果大部分在冬季才能看出。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 “夏治冬病”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三伏贴”,那么,“三伏贴”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我们在三伏的时候进行贴敷,主要有两个原理: 
另外,为了增加疗效,贴敷期间不要进行电扇、空调的直吹,也不要吃凉的食物。有时会出现后背起泡的情况,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搓贴敷部位。 名医坐堂 
网友“逆水三千一瓢饮”:想要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还用再吃药吗? 刘世刚:穴位贴敷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我们治疗要根据疾病严重的程度,遵医嘱,合并用药。一般还是主张内外合治,以口服药物为主,可以进行穴位贴敷的辅助治疗,所以还是需要吃药的。 
网友“思君”:“冬病夏治”可以借助饮食来调理吗? 刘世刚:可以。通过食疗外敷等综合治疗,肉类可以尝试羊肉、鸡肉、驴肉等温性肉类,狗肉属于热性食物。而蔬菜调料类,推荐葱、姜、蒜、韭菜等,属于温热性食物。水果则可以多吃荔枝、芒果、榴莲等。 
网友“Miss吴少女”:儿童、孕妇是否可以贴?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刘世刚:贴敷主要以成人为主,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开始进行呼吸科的贴敷治疗。而小孩皮肤较为细腻,容易起泡,因此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在儿科进行贴敷。我们不建议孕妇贴敷,会对胎儿有所影响。 
入伏养生,以热制热 天气越来越热,有人戏称自己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干脆彻底躲进空调房。但你知道吗?骤冷骤热最易生病。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今天就和您分享一些以热制热的养生方法。 1. 远离寒邪 饮食上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夏天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2. 常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 3. 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并不能真正的解渴。 4. 运动不可少 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但夏季运动时间建议在傍晚,可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5. 女性更要“热养” 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因此,夏日里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调、多运动、做蒸气浴,达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乡村保健站》 编辑:乔萍莉、许丽峰(实习) // 责编:白晨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