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只是有些人的看不到,有些人的太显眼。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辛苦,就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 

他们替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承担了那份生活的辛苦,每天都是这样的面貌。当然,他们也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危险。摔伤、电击伤、高空坠物砸伤……9月19日上午九点,在北京亦庄中建二局一公司的工地上,来自北京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正在给工人们上一堂“救命课”。 

在中国乡村之声开播四周年之际,《乡村保健站》举办健康服务日活动,携手医疗专家走进北京中建二局一公司,为农民工兄弟送来一场外伤自救及预防常见病的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将温暖送到了每一位工友的身边。 
(《乡村保健站》节目组) 遇到危险时自救有什么诀窍? 哪五件“宝物”在危机时能助人脱险? 
从评估现场是否安全、判断伤员是否有意识、高声呼救,到检查有无心跳、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洪波医生边讲解边演示。 刘医生健康小贴士 五个救助步骤: A、呼吸:检查伤者呼吸,保持气灶通畅(把头放在一侧),胸部按摩辅助呼吸。 B、出血:判断出血部位。外止血(1. 按压减少出血;2. 使用止血带)。 内出血(等待医生的专业处理)。 C、循环系统:大体表现为面色苍白神智不清或心脏问题(休克、猝死)。应对方法是:喝水、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每分钟60-80次按压)。 D、神智、精神面貌判断:1. 失血导致的休克;2. 颅脑损伤(脑内出血),面对此情况应当注意放平患者扶正头,当心脊柱脱位。 E、充分暴露身体:脱衣检查伤者是否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同时适当为伤者进行保暖。 
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东鹏医生为工友们普及了秋季日常保健知识。胡医生建议工友们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多吃过火的热菜,尽量喝热水不喝冷水。如遇到高强度体力活动,在饮食中应填加肉食。 胡医生健康小贴士 1. 形体保护:人类所能使用的能量是有限的,在使用时要有所保留。比如吃饭喝酒需要适度,正是保证胃肠功能稳定。 2. 思想性情:调节自我性情十分重要,收放自如、阴阳平和最为适当。 3. 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起居规律性。 4. 适当劳作,在自己身体有不适时一定要避免强做。 
大家听得认真 
热情互动 活动中,我们还贴心的为农民工兄弟们送来了毛巾、扇子等生活用品。 
讲座结束后,两位来自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为建设施工工地的农民工朋友们进行了义诊。 
“师傅,您哪里不舒服啊?”“我这腰疼得不行啊,医生,您给我看看这是什么原因吧?”刘专家热情的为一位瓦工工友现场解答困扰他多年的腰痛问题问题。他建议工友可以尝试做小燕飞运动,并且提醒工友多加衣服注意保暖。义诊后,工友十分激动地告诉我们:“刘医生人真是太好了,不仅有效解答了我所提出的问题,而且急救演示的十分生动形象,我真的太喜欢他了。” 
“医生这么热的天气还为我们义诊,感觉非常温暖。”在工地务工的一位农村工友激动地说道,“平时工作忙,有些小毛病很少去医院检查,刚好赶上今天《乡村保健站》的专家来工地义诊,真是太感谢了。” 
当我们将要离开时,还有很多农民工朋友排队等待义诊。只有认真对待生命,才能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对吗? 
不论是暴晒的桎梏,还是严冬的苦寒,农民工兄弟们就像是健壮的犀牛,仿佛从来不会生病,从来不曾喊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愿健康、平安伴他们前行! 健康,是人一生最初、也是最大的财富。不管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还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中国乡村之声《乡村保健站》都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农民工兄弟认识疾病、远离疾病。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乡村保健站》编辑:乔萍莉、王肖军 // 责编:白晨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