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快乐 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乡村夜话》)节目推出的特别节目《名家诵读--我们的节日中秋》,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肖玉、姚科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人李山教授一起走进中秋,聆听和吟诵和中秋有关的诗歌,重温中秋的节日习俗,从曾经的经典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第三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情感之怀乡思亲 
中秋怀古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说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教授:祝愿听众朋友们中秋节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讲月到中秋分外明。像杜甫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包括李白望明月。其实中国古诗里最早描写月亮的是《诗经》。诗经里面有《月出》,比较绕口,也是月下看人,到了后来南朝有《子夜歌》,像唐代有很多人写这样的诗,像李白、杜甫,最著名的是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人是文化动物,就是说节日是展现民族独特气质的东西。我们说过没有哪个节日一定高,哪个节日一定低,要点就是要珍惜传统东西。我们走在月下的时候,从高坡上看明月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有一种的对生活的亲近,对大自然那种爱的情感出现。 我们不说它传统的含义,它选择了一个很漂亮的节日,选择了一个一年由燥热湿溽然后到开阔(的时候),所以在这种节日下,有一种心灵被融化的感觉,没有压力也没有其他沉重,它是让你放开心胸去看大自然,就像王维刚开始走着(走着),突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现了,我们需要发现这个东西。 过节过的是文化,认清的是自己。节日是生活的节奏,也是生活的高潮,也是生活理想的一个展示。所以在独特的节日当中,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节日是属于这个民族特有的东西,而且也影响了一批兄弟民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爱它,一个人如果连一轮明月都欣赏不了,那心里有多枯燥,这是从反衬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珍惜这个节日。 如果在那一天我们把这个节日过好的话,对所有的人都有吸引力,因为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候,非常好的月夜来过这个节日,本身魅力无穷。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它是天地之间的,所有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被震撼和感染。 诗说中秋 
《中秋》 作者:余光中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残月? 刀锋过处,落在我们两旁 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 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 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 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你像夜会渐渐丰满 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 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 该你凌波而偏偏东来呢 或是我乘风去西南 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 姮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 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中秋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和中秋一样,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平淡生活中的点点星光,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记住和守护这份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守住民族文化的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编辑:许伟、汪先强(实习)、郭瀛潇(实习) // 责编:夏恩博 // 监制: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