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食用菌虫害:茯苓喙扁蝽
2015-08-07   来源:辽阳农批网 河北农业网 作者:刘亦菲   字体:【 】  浏览:154次   评论:0
茯苓喙扁蝽MeziraporiaicolaLiu属半翅目,扁蝽科。该虫为刘胜利(1980)根据湖北英山县中药场的标本所记述的种。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暗棕色,被稀疏的粗颗粒和硬的短毛。头向前突出伸达触角第一节的3/4。前胸背板长为宽的一半,后缘中央强凹。小质片中纵脊不显著。前翅伸达第七背板中央,革片散生粗粒,膜片棕色,脉棕黑色。腹部宽4毫米,侧接缘第六节后角稍扩展,第七节后角宽圆。雄生殖节心形,中脊伸达端节的4/5,第八节侧突仅达端节的1/3。气门全部位于腹面。雌虫稍大。

(2)防治方法

①诱杀越冬成虫在棚四周及田块周围放些木片或竹片,诱集成虫越冬,于翌年越冬成虫活动之前,集中将其消灭。

②适时提前排放新段木该虫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底至8月初,第二代在10月上、中旬,适当提前排放新段木,可使第一批在7月以前,第二批在10月初以前收获完毕,这样避过了虫害,保障不受农药的污染。

③化学防治采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加5.7%百树得乳剂2000倍液或用4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加5.7%,百树得乳剂2000倍液。防效较好且不影响灵芝菌丝生长。

施药方法:

泼浇法:药液用量为75千克/立方米段木。

灌水喷雾法:根据成、若虫均有遇水后向上爬出土面的习性,可先灌水,淹没土面4~5小时,再用喷雾法喷杀虫子。二种施药方法防效均在90%以上。

防治适期:该虫第一代和第二代防治适期为7月中旬和10月上旬,即分别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收获以后立即施药,做到收完一块田立即防治一块田,虫龄越小,防治效果越佳。为防止虫子逃出棚外,棚四周及沟边也必须喷药。喷药后及时盖好塑料薄膜,可提高防效。

④合理轮作实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虫量可减少2~3倍,并新菇棚尽可能远离老菇棚。
Tags: 责任编辑:刘亦菲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茯苓青霉病 [下一篇]加味葵子茯苓散治疗猪水肿病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刘亦菲 刘亦菲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92 个
性别:保密
liuyf@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茯苓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如果茯苓表面生长出白色绒毛(菌丝)
· 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
· 要防止茯苓长出土面日晒雨淋而烂掉
· 即茯苓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长大时采摘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
· 直接关系到茯苓产量高低

最新文章

· 采收时防止挖破茯苓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人工栽培茯苓时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在食用菌栽培中以香菇、木耳及茯苓受害最严重
· 茯苓种植后经10个月左右的生长
·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体生长衰弱、残留在栽培床..
· 茯苓场防牲畜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