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2015-08-07   来源:海口农批网 青海农业信息网 作者:大畏高怕飞   字体:【 】  浏览:146次   评论:0
竹荪一旦受到粘菌侵害,损失极大,应引起各地菇农重视。本文就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作一简要介绍。

1、病原:竹荪粘菌病的病原是美发菌Comatrichapulchell(C.Bab)Rost,又名美发网。其形态为孢囊群生,有时密集,有柄,卵圆形至圆柱形,顶略尖,深褐色或锈色,全高0.7-1.5mm;柄黑,一般比孢囊短,很少达到全高的一半;囊基膜薄膜质,盘状单生,或一群连片;囊轴直,向上渐细,近达囊顶;孢丝密,弯曲,暗褐色,主枝较粗,分枝渐细,联结多,游离末稍少,孢子球形,成堆时褐色,直径6.5-8cm。

2、危害症状。粘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的稻草上,蔓延迅速。若畦内的培养料受侵染,会变潮湿腐烂,并有大量细菌和线虫,使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渐消亡,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3、发病原因。⑴高温高湿环境条件:粘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孢子的萌发与生长迅速,菌落扩展很快,最多1天可达20cm,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

⑵培养料感染细菌:粘菌以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为营养源,尤以细菌为最好的营养源。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极易引发粘菌病。

⑶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粘菌。

4、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⑴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

⑵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栽培地,提前20-30天清除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畦田四周的排水沟要清、宽、深,不淤积雨水。栽培前的7-10天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亩撒施25kg石灰。在整畦播料的前1天,取上述药物按要求再重复做一次。

⑶培养料处理。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在下料栽培时,把原料放入水池,加入2-3%漂白粉浸泡24-36小时,之后捞出堆沤发酵5-7天。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的石灰、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

⑷加强畦床管理。选晴天下料播种,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并插上拱型竹片,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宜围的过厚、过密,要便于通风;畦沟不留淤积雨水,畦土湿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光照在600-800勒克斯。

⑸发病后的处理。畦床一旦发生粘菌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并撒石灰、喷洒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Tags: 责任编辑:大畏高怕飞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红托竹荪人工栽培 [下一篇]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技术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大畏高怕飞 大畏高怕飞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10 个
性别:保密
da@mmrens.com
企业会员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竹荪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以及出菇阶段均有发生
· 竹荪栽培田不宜连作
· 严重时不再生长竹荪
· 6.越冬管理:竹荪播种一次可采收两年以上
· 4、白蚁为害竹荪常见的白蚁有家白蚂蚁、黑翅土白..
· 影响竹荪产量
· 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竹荪获得成功
· 影响竹荪菌丝的正常呼吸

最新文章

· 影响竹荪菌丝的正常呼吸
· 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以及出菇阶段均有发生
· 长度不限的竹荪栽培畦
· 影响竹荪产量
· 表1竹荪、粮、菜栽培模式和预期收益作物名称栽培..
· 能蛀食竹荪菌丝
· 探索出竹荪与粮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 4、白蚁为害竹荪常见的白蚁有家白蚂蚁、黑翅土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