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家族的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土家语,在土家语里面,“卡普”代表着花,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所以西兰卡普就是土家族人的花铺盖。而土家族之外的人,习惯称西兰卡普为土花铺盖,这里的土字示意此品来自土家族人,而非对风格的贬低。 土花铺盖是土家族人民的宝贝,是家家户户必须珍藏的圣品,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被尊称为“土家之花”。每一位土家姑娘出嫁前夕,都应该在织布机上制作一卷属于自己的“西兰卡普”,当作嫁妆,这是土家族人从古至今的习俗。 
然后,真正的西兰卡普非常稀少,甚至可能已经绝迹。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从织锦的编制,到反复翻染,所需要的时间很久,并且,气候过于潮湿也是影响工艺传承的重要因素,大量珍品抵不过岁月的摧残。 《后汉书·西南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武陵蛮”有着“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习尚。 二、锔瓷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古话,说的正是“锔瓷”,一门古老,几乎与鲁班同期的民间手艺。什么是锔瓷呢,简单的讲就是用一个像订书钉的金属“锔子”,把破碎的瓷具修复好,甚至还能将裂痕掩饰得完美,融入原本的画风。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 
中国是瓷器的发育地,匹配修复瓷器的行当也自然应运而生。后来,根据锔瓷地域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手法形成了中国、日本、欧洲三个最大的策源地。但是只有中国的锔瓷才能称作艺术,然而此工艺几近失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太小,无法以此为生,另一方面科技修补的技术在提升,机器可以做到更完美。但是机器修复只能叫修补,而锔瓷,可以称之为艺术,因为它的“一针一线”,满满的人味。 
小时候在农村还见到过锔盆锔碗的人来村子里吆喝。相对于买一个新的瓷碗盆来说,瓷碗盆坏了之后,能锔好真是便宜多了。 三、耍牙 
耍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儿,和川剧中的“变脸”齐名。变脸、耍牙合起来叫做“西脸东牙”,艺术地位可见一斑。 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 
耍牙的“变口”艺术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艺人将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它的程序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 这项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属于古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但基本只有宁海人会这门艺术,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局,老艺术面临失传境地,令人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