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柴草乱堆、污水横流、贫穷落后,已被“边缘化”多年的村子,不到一年的时间,竟蜕变成当地的“美丽乡村”,代表全县接受市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考核,并向省里报送典型材料。这就是沧州市献县十五级乡张大马村。一年时间,缘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如果用张大马村干部的话来说:会找“钥匙”,会“开锁”。 
保守落后,已被“边缘” 汽车沿着滹沱河北大堤岔口一直北上,穿过一片油绿的麦田,来到张大马村。整洁的街道,宽阔的广场,典雅的文化墙,装扮一新的张大马村迎接着每位到访者。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前的张大马村却不是这幅模样。“原先柴草乱堆、畜粪乱放。”说话的是张大马村党支部书记张培琢,今年56岁的他,先后两次担任该村“领头羊”。 作为执政张大马村多年的“村官”,老张用9个字来概述张大马村原先的概况:“基础条件差,经济薄弱。”至于经济薄弱到什么程度,老张直言道:“周围的村还有个厂子或是大棚啥的,俺村啥都没有,老百姓除了种地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张大马村1210人,全村仅计税耕地亩数就有2800多亩,全部算下来,人均3亩多。张培琢分析,这些年张大马村停滞不前的原因就是地多,农民能够自给自足。“如果地少,养活不了自己,农民就要想法出去做生意,发展经济。因为地多,大伙总觉得,种地踏实、稳妥,就不谋求发展的问题,不考虑发展产业的问题了。” 而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张大马村发展的绊脚石,不仅百姓的生活不能与周边村比肩,就连村庄也被“边缘化”,村容村貌破旧不堪,大街小巷不成模样。 面对这样的村庄,如何使其跟上发展的步伐?献县十五级乡领导也在考虑这这个问题。该乡党委书记魏纲领称,虽说张大马村处于十五级乡的最边上,但是该村又紧邻县道——东固路,又是十五级乡的一个窗口。“既是窗口,又最落后,去年我们乡党委统一了意见,不能让张大马村再掉队,必须让张大马村走上发展的道路。” 2015年张大马村被确定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开始美丽乡村的创建。谈及敢于做出这一决定,魏纲领坦言:“别看张大马村穷,但班子团结,民风淳朴。” 
会找“钥匙”,才能“开锁” 虽说张大马村被确定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被“边缘化”多年的村庄,要想改变老百姓那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绝非易事。比如,该村拓宽改造村内道路时,道路两侧都堆放着柴草和粪堆,部分农户还在自家门口栽种了树木。尽管村里多次要求自行清理,但是有些人依然我行我素。 张大马村一农户,门口旁边种有几棵歪歪扭扭的老槐树,阻碍了拓宽道路。而这一户还是张培琢的本家族兄弟。后来张培琢出面做工作,要求自行把树木刨掉。“他总觉得自己很委屈,他的想法是——你看你在村里当着官,我这个光还沾不上?给我赔个钱不行啊?”张培琢坦言,修路资金本来很紧张,按全村统一要求,修路刨树没有补偿;另外,如果一旦给他做了补偿,别人怎么办?别人会怎么想? 虽说张大马村穷,但班子团结、村情稳定,这些年一直保持这样的传统: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商议。这些村民代表的组成都是该村七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如果遇到难事处理不了,就由村民代表出面,就是说找对‘钥匙’开对‘锁’,哪把‘钥匙’管用,就由谁出面,最后说通了拉倒,最终达成村民代表会上商量起来的意见。”说话的是张大马村党支部委员张培然。老张介绍,别看张大马村经济条件差点,但是民风淳朴、村情稳定,农户之间很少闹意见。 然而面对不愿刨树的本家人,显然张培琢的这把“钥匙”不好使了。如何打开这把“锁”,最后由张大马村原任支书出面,给这户人家讲:“你跟培琢这么近的关系,不能给他出难题,你给他出难题,他怎么去做别人的工作。”最终这户想通了,自行把树刨掉,没要任何补偿。张大马村村委会主任张德河谈到,这些年张大马村村情稳定、无一例上访,其治村“法宝”就是:会用人,会找“钥匙”,会“开锁”。 去年,张大马村项目校建设,需要占用老百姓的土地,还要刨掉地上的树木。遵循“找钥匙开锁”的工作方法,项目很快开工。“尽管至今补偿还没有到位,但是学校顺利建起来,已经投入使用了。”张培琢欣慰地说,“在去年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中,村民代表以及‘两委’班子其他成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只是统领。” 短短一年,美丽蜕变 自被确定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以来,张大马村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美丽蜕变。 “修建了3100米的水泥路,全村几条主要街道全部硬化;铺设1200米的砖面路,进行了美化、绿化;粉刷了文化墙,改造了农厕,修建了健身广场,解决集中供水,修建了项目校,让小孩子上学不出村。”说起一年的变化,张培琢如数家珍。 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去的那种思想保守的小农意识,去年在扶贫部门的帮扶下,张大马村引进了“温氏养猪”项目,开始在现代化养殖道路上探索。不仅如此,该村农户还把800多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一家合作社,开始了经济作物种植。 对此,献县十五级乡党委书记魏纲领坦言:“张大马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建设速度是最快的,是变化最大的。”泥腿子记者了解到,2015年,张大马村代表献县接受沧州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考核,典型材料报省。 泥腿子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