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2017 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 中国乡村之声特别策划 领路人 ——文学作品中的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 描述人物、记载时代 
《我的第一个上级》 《我的第一个上级》是一部陕西风格的农村题材作品,是作家马烽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艺术构思新颖独特,故事情节出奇制胜。作品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基层领导干部老田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了人物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的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为人民长远利益着想的优秀品格。没有一言正面抨击浮夸风,然而人物的一切行为本身,就是浮夸风、主观主义的坚决反对者。 
主播朗读 老姜头全身是水,脸色灰白,冷得直打哆嗦。他一爬上堤堰,就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站在跟前的一些人听老姜头这么说,都慌了。老姜头接着又向老田央求道:“趁早让人们回去吧!早点守住护村堰。要不,村子也得完蛋!”这一下,大家更慌了,议论纷纷,有些人转身就想跑。
这时只听老田大声喝道:“别动!谁敢挪动一步,马上把谁填到水里!”他的脸色铁青,眉眼恼的怕人,语气十分坚决。大家都吓呆了,立刻鸦雀无声。老田像只猛虎一样转脸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你要敢离开这里一步,我马上把你推下去!”老姜头也给吓住了,蹲在那里一句话也没敢说。老田又向决口那头喊道:“老翟,马上组织人,下水堵!”接着就听到翟书记用广播筒喊道:“会水的党员们、共青团员们,站出来准备下水。” 老田一面叫喊让后面的人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把身上的笔记本、水笔都掏出来。看样子,他要亲自下水了。我忙说:“老田,你有关节炎,你不能下水!”老田瞪了我一眼,随即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我,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 
人 物 剖 析 老田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共产党员,一个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基层领导干部。平日里他普通得比一般人还普通,关键时刻爆发出生命的光艳火花,又崇高得为一般人所不及,是一个体现了作者美学理想的艺术形象。 平时的老田,既古怪又疲沓,三伏时节,他却上披夹衣下穿棉裤,裤脚还是扎住的;走路老是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迈着八字步;说话声音很低,很慢,好像没有吃饱饭一样;办事拖拖拉拉,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可是,当一听说三岔河也发洪了时,他一反往常,像中了电似地呼地一下坐了起来,立即投入了战斗。他精神抖擞,满面红光,拄着棍子走得飞快。布置任务,发布命令坚决果断。他对全县河流渠道了如指掌,他指挥若定,这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老田,完全成了另一个人。 特别是在海门抢险的危急关头,第一次堵口失败后,老田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身先士卒,带头跳进汹涌的波涛里,率领群众,结成一条冲不断的堤。一夜鏖战,决口终于解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老田最后被人们从水里拉起来时,已不省人事。 这时,我们再去回顾老田平日的一切,才发现原来在那些表象背后,隐藏着不平凡的斗争经历。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 作者简介 马烽(1922--2004),原名马书铭,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现代作家。笔名闰志吾、孔华联。著有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三年早知道》,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长篇纪实文学《刘胡兰》等。另有《马烽小说选》出版。 马烽的小说主要描写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世界的变化,生活画面广阔,人物形象丰满,表现手法丰富,文笔朴实、生动、幽默。 马烽与电影结缘很深,建国初年《吕梁英雄传》就搬上了银幕,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下集)是建国10周年的10大献礼片之一,成为反映新中国农村生活的重要影片。妇孺皆知的故事片《泪痕》(合编)、《咱们的退伍兵》(合编),在广大观众中留下的印象也是相当深刻的。 
书评 马烽编著的《我的第一个上级》通过一件抢填洪水决口的故事,歌颂了一位出身贫困,自幼机灵,遇事沉着、坚决,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上级—— 田副局长。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领导干部,但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来自:当当网书评 描述人物,记载时代。 明天,我们将继续为您带来特别策划《领路人——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欢迎继续关注哟! 
部分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豆瓣读书、浅谈《山乡巨变》中的干部形象等 图片源自互联网 文学顾问:山东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丽军 编辑:杨柳(实习) //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曹畅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