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病害 茯苓毛霉菌
2015-08-07   来源:鞍山农批网 中国农化服务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147次   评论:0
毛霉菌Mucormucedo(L.)Brefeld,属接合菌亚门,毛霉目,毛霉属。可侵染茯苓、灵芝、银耳、平菇等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菌种污染杂菌,其生长速度快,发生普遍。严重时,可导致菌种报废。

症状毛霉能分泌有机酸和毒素,抑制菌丝的生长,培养基受害后,菌丝呈灰白色较粗壮,且生长速度快。后期气生菌丝顶端有许多黄白色圆形小颗粒体产生,后逐渐变为黑色。毛霉菌与茯苓菌丝争夺养分与水分。抑制茯苓菌丝的生长。

病原毛霉菌属于接合菌亚门,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气生菌丝为灰白色至灰黑色。在菌种瓶或袋内生长时,初期菌丝为白色,后转变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稀疏,粗壮。从气生菌丝上长出孢子囊梗,梗长且粗壮,不分枝,孢子囊为球状,内生许多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椭圆形,无色或淡黄褐色,单细胞。孢囊梗的近基部可长出短梗,顶端形成小型孢子囊,小孢子囊内有1个或几个孢子,菌丝无隔膜,老熟菌丝中间可形成后壁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时可形成球形的接合孢子。

发病特点毛霉菌生存在有机物上。成熟孢子在空气中散播,温湿度适宜时在有机物上萌发菌丝,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其生长迅速。在菌种生长过程中培养料及接种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或工作人员操作时没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或菌种瓶、菌种袋的棉花塞受潮均可造成污染。栽培室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状态,发生率高。

防治方法

(1)选择合适的栽培场地,远离牲蓄粪等含有有机物的物质。

(2)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透气,保持栽培室适当的温湿度,保持环境卫生清洁,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

(3)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作培养料,在拌料时麦麸和米糠的用量比例控制在10%以内。

(4)拌料时用干料重量的0.2%的25%或50%的多菌灵或干料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拌料。

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Tags:毛霉菌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茯苓曲霉菌 [下一篇]茯苓椿象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曾经 曾经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686 个
性别:保密
cengjing@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茯苓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如果茯苓表面生长出白色绒毛(菌丝)
· 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
· 要防止茯苓长出土面日晒雨淋而烂掉
· 即茯苓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长大时采摘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
· 直接关系到茯苓产量高低

最新文章

· 采收时防止挖破茯苓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人工栽培茯苓时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在食用菌栽培中以香菇、木耳及茯苓受害最严重
· 茯苓种植后经10个月左右的生长
·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体生长衰弱、残留在栽培床..
· 茯苓场防牲畜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