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下)
2015-08-07   来源:金昌农批网 广东省农科院情报所彩田科技信息中心 作者:尤娜1314   字体:【 】  浏览:147次   评论:0
三、松树根栽培法

用松树段木栽培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应充分利用。首先挖开根周围的土,露出松根,将侧根刮开皮槽,曝晒数天,晒干后即可接种。于5-8月间在松根开槽处接放菌种,用树叶将其盖好,覆土压实即可。接后每10天检查1次,发现病虫害和白蚁要及时防治。9―12月茯苓膨大生长期要及时培土。第二年4-6月可采收,此方法产量低但可节约大量材耗。

四、茯苓场田间管理

接种后要及时检查每一窖茯苓的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的要及时清理,重新接种,防止人畜进窖场践踏。要及时除草排水,防止窖场被水淹,下大雨要及时将积水排掉。发现窖顶干裂要及时浇水和培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主要有腐烂病,不好防治,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消毒,保持清洁;一旦发现窖内有腐烂病要及时清理,防止传染周围木段;另外,白蚁蛀食窖内的段木,一旦发现要彻底清除,否则造成减产。

五、采收加工

茯苓采收期的确定,发现窖顶土龟裂,说明地下茯苓正在生长,用土将裂缝填好,经过一段时间不再裂缝,说明地下茯苓已成熟即可挖窖采收;不同栽培方法茯苓采收期不同,应随熟随采。采收后先将鲜茯苓除去砂土,置于铺好稻草上,大个的铺放2层,小个的铺放3层。稻草与茯苓相间逐层铺放,最上层铺盖稻草,四周也用稻草封严,使其发汗。第一个星期每天取出茯苓擦其表皮水珠,再堆置发汗;第二个星期每2-3天翻动一次。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取出擦干净,表皮呈皱缩黑褐色,置凉爽干燥处阴干,即为成品“个苓”;用刀剥下的黑色外皮称“茯苓皮”。将茯苓切成块片,皮下赤红色的部分称“赤茯苓”;菌核内部由色、细致、坚实的部分称“白茯苓”;白茯苓中心有一木心称“茯神木”。不同规格的商品分别加工晒干。每窖的产量约10公斤左右。
Tags:加工 责任编辑:尤娜1314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茯苓的三种繁殖方法 [下一篇]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上)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发布者

尤娜1314 尤娜1314
等级:普通会员
积分:743 个
性别:保密
youna@qq.com
身份还未认证 邮箱还未认证 手机还未认证 给它发送短消息 搜寻它在茯苓种植技术发布的全部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 如果茯苓表面生长出白色绒毛(菌丝)
· 当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
· 要防止茯苓长出土面日晒雨淋而烂掉
· 即茯苓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长大时采摘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砍伐后的松树根桩也是栽培茯苓的原料
· 直接关系到茯苓产量高低

最新文章

· 采收时防止挖破茯苓
· 蚂蚁蛀蚀茯苓的料筒及菌种木片
· 人工栽培茯苓时
· 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 在食用菌栽培中以香菇、木耳及茯苓受害最严重
· 茯苓种植后经10个月左右的生长
·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体生长衰弱、残留在栽培床..
· 茯苓场防牲畜践踏